而且張浩說的也是事實,大洋集團現在建造一艘普通的商船,一個月時間撐死;但是跑一趟遠洋航運,怎么不得倆月!這個賬太簡單了。
張浩說的這樣明白,東郭明云笑了,“我明白了,我這就和眾人說一下。”
有些事情要說清楚,一旦發生誤會可是容易出事的。因此,第二天《大洋日報》上,就刊登了大洋集團的決定——確切的說,是《大洋日報》編輯所撰寫的軟文,以個人的視角、從純粹的利益角度分析了大洋集團這次遠洋航行的目的:
不在于通商,而是想要認識一下這個世界!
因為很久之前,張浩就說過:要去太陽升起的地方看看,也要去月亮落下的地方看看。
這軟文,不是張浩或者似乎大洋集團高層直接發言——那會有示弱的效果。因此《大洋日報》編輯的軟文,就很恰當了。
大家看了之后,心中頓時明白了,這就是大洋集團的意思。
而且這一期的《大洋日報》上,不僅僅只有一篇軟文,還有第二篇軟文,解析的更為深刻:
縱觀現在大洋集團的商業情況,大洋集團從事的一直都是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點產業利潤下降,大洋集團就會轉移。
比如,玄鐵。
一開始,大洋集團壟斷了所有的玄鐵技術;但如今,大洋集團只生產少許低純度玄鐵、滿足基礎需求;而對外出售的玄鐵純度,是從95%開始的,95%純度以下的玄鐵,大洋集團已經不銷售了。
相反,大洋集團開始出售玄鐵生產線,甚至幫助國家、門派、圣地等,建造所謂的‘交鑰匙工程’。
玄鐵如此,如今的汽車產業、機車產業等等,也是如此。一般的鐵皮、鐵軌、普通黑鋼的零部件等,大洋集團已經承包出去了。大洋集團只生產發動機等核心部件,然后組裝。
這兩篇軟文引起了極大地反響。大家不再擔心大洋集團搶生意,但大家卻看到了大洋集團的盈利模式:
優秀的產品,我們出售產品;
當產品利潤下降了,我們出售技術和設備等。
眾人驚嘆不已。同時大家也看到了技術的優勢,對于大洋集團愿意公開教育的情況,大家更加期待了。
不過,教育方面的談判,依舊在艱難的進行中。
而在紛擾中,已經準備妥當的暮光艦隊,終于要出發了。
甚至大西洋艦隊也準備妥當,也即將啟程、向東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