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技術。”有人說道。
張浩點頭,但卻說道:“這個,我們上次討論過了,技術是我們的立足之本。但僅僅只有技術機不夠的。技術,只是我們的內在,那么外在呢?
今天要討論的,是外在的形象。”
眾人陷入思考,張浩也不著急。既然是討論嘛,當然不能只有自己說了,要讓別人充分發言。
大家的說法豐富多彩:
“我們是資本主義的代表,應該展示一個富裕的形象。”
“我覺得應該展示一個學者的形象,我們對外展示對技術的追求等。”
“我聽說,最近流傳這樣一個說法,叫做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的做產品。我想,我們應該要做一個一流的企業集團。”
“屁,大洋集團早就超過一流了!我們要做別人做不來的。”
“那你說應該如何做?”
“這個……我只是一個建議。如何做么……就交給……交給張總吧。總之跟著張總走,是不會錯誤的。”
“嘿,你這馬屁拍的我都渾身疙瘩。”
旁邊又有人說道:“我想,大洋集團的形象,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正面的。至少那些殖民統治等與道德抵觸的事情,我們不能正面接觸。
另外,我們應該發展藝術。尤其是最近的開始走向成熟的曲藝。
幾天前劉軍的一曲《白云之上》,在短短幾天時間里,已經傳遍半個肥土之洲。
現在想想都有些熱血沸騰。尤其是那句‘即使折翼,也不放棄追求風的自由’,令人神往。”
“我喜歡夏曉麗的那首《迎春花》,現在都成了中小學的校歌了。”
…
眾人討論的很是熱烈,一直到中午,再也沒有更多的想法了,張浩也綜合了大家的想法后,適當的修正了自己的考慮,終于開口了:
“感謝大家的踴躍發言,讓我有了很多不錯的想法。我也有一個想法。”
眾人紛紛停下討論,看向張浩。
張浩慢慢說道:“有道是,一流企業做標準。而大洋集團現在,很顯然已經超越了一流企業。因此,我們需要做的,要比標準更高級。畢竟,早在八年前,我們就在做標準了。
現在,我們應該做的是……做圣人!”
“圣人?”眾人不解。
“圣人,指明方向的,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指明方向的!大洋集團要做表率,大洋集團也要做一個老師。
過去,圣地為什么被稱之為圣地?因為圣地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但是,如今的圣地,已經開始墮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