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錯誤,多謝指正。上一張炮彈重量,調整到15~20噸。沖擊力,調整到6萬噸。)
時間一轉眼已經到了10月下旬,按照昆侖之洲以及肥土之洲的節氣,已經進入冬天。哪怕是昆侖之洲的平均氣溫,也已經降低到了五六度的樣子。
此時距離大洋集團確定對青龍家族宣戰的會議,已經過去一個月。
而直到今天,大洋集團內部才再次開會,最后討論對青龍家族宣戰的問題。
戰爭不是兒戲,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情。
會議上,相關人員做了全面的匯報。
最新的第二代戰甲、也就是機甲,10米高度的,已經增加到230架;第二代雷霆巨炮增加到50座,各種類型的炮彈等,總數達到15萬之多。
另外,還有第一代的戰甲,3米高度的,也有八百之多——第一代技術同樣足夠優秀,并沒有停產,只是產量降低了一些。
大洋集團真正的化神期,數量依舊在2300多;本次戰爭將抽調1300人,大家自愿報名,且必須掌握神通。
化神初期、中期、后期的,都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報名人數過多或過少,會通過抽簽等調整——閉關的、以及正在突破的不需要參與抽簽。
此外,大洋集團3000多的金身境界,也抽調2000人。
第一代戰甲,向戰場撥付500架;第二代機甲向戰場撥付150架;第二代雷霆巨炮屬于攻擊性武器,全部撥付戰場。
為了運輸雷霆巨炮,大洋集團建造了大型飛舟。
一座雷霆巨炮就高達600噸自重——得益于靈材的應用、法術的應用,極大地降低了巨炮的重量。若沒有法術等,巨炮的自重,只怕要超過兩千噸。
不過六百噸也是一個龐然大物,考慮到地面運輸掣肘太多,大洋集團就只能生產巨型飛舟——巨型飛舟的技術,還來自于燭龍之洲呢。
大洋集團的技術人員,將巨炮和飛舟融合到了一起。進一步降低飛舟的載荷。火炮的部分位置,也用鋁材進行替換。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座飛舟和巨炮的結合體,竟然不足600噸。
飛舟體型龐大,長達50米,寬度足有20米之多,飛行速度不快,只有五百公里的樣子——相比于別的飛舟,動輒就是兩倍的音速,慢的太多。
不過,飛舟速度慢,可以拖拽啊;可以用別的飛舟拖拽。
一座巨炮就是一個作戰單位,巨炮主要針對堅固的防御,包括但不限于青龍家族、乃至十二家族的本族防御,也包括戰線上的化神期戰斗等等。
除了機甲和巨炮,大洋集團也調動了龐大的艦隊。艦隊主要是運輸補給、以及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