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的背叛,也預示著括地象世界將再也不復先前的默契、團結。分裂,已經不可避免。
各個圣地、國家等等,紛紛派遣代表、滿世界亂飛。
…………
而在外界繁忙的時候,大洋集團內部,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第二代計算機技術,已經進入檢驗階段。相比于第一代計算機的分體設計,第二代計算機是一體設計的;當然屏幕單獨拿出來了,只是此前存儲器、處理器、顯卡等集合一起了。
計算機性能實現了質的飛躍,軟件技術越發完善。如今的計算機技術,已經開始與機床等技術聯合開發,第一代數控技術閃亮登場。
除了這些之外,目前最受大洋集團高層關注的,大約就是“物質極壁研究工作”了。
物質極壁專項研究不過數天,竟然取得了一項超乎想象的突破——持續十多年的核研究終于取得了突破!
大洋集團的核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三年前攻擊玄冥教算起,那時候就在玄冥教的沙漠地帶發現了鈾礦。大洋集團的科研人員就在張浩的金手指隱隱的指點下,開始了磕磕絆絆的研究。
此后這些年隨著技術發展、隨著科研理論的研究進步、尤其是隨著高級文明教材的解析完成,核研究的工作一日千里。尤其是質能公式的發展,打開了核能研究的最后的大門。
而這一次從玄黃世界得到的所謂的‘冥鐵’,給了科研人員極大的啟發。臨門一腳終于跨出,一種真空密封式槍管結構的核彈,研究成功——或者說理論取得突破。如今正在試產第一顆核彈。
張浩看了資料,這種核彈的設計,是12根‘雷管’——每一根管子都是真空管,內部直徑5厘米、長3.6米。
管子兩頭分別是槍支結構,發射的是尖頭子彈,子彈的材料是鈾235。
在子彈前端,有一點紫黑色的金屬——不錯,這就是從玄黃世界得到的冥鐵,但經過提純處理。這冥鐵,將成為中子源!
兩顆子彈尖端之間的距離,是三米。根據計算,引爆兩端‘槍彈’后,兩顆子彈將以絕對速度27倍音速撞擊一起。
而且這‘槍管’內還有膛線,子彈旋轉速度可達每秒12萬轉。當子彈撞擊一起的時候,相互之間還有瘋狂的摩擦。
如此瘋狂的撞擊、摩擦,足以引發中子源、進而展開核裂變。
一共12根‘雷管’,總共填裝核炸藥8公斤。這第一顆核彈的裝藥量,幾乎是按照理論最低值的140%裝藥的,如此足以保證核彈可以爆炸,但威力也不會太大。
不過核彈到底有多少威力,目前還沒有計算出來。這需要實際測量才行。當然,大概威力的數字倒是有,但最低值和最高值相差近十倍——因為不能確定有多少核炸藥參與裂變!
這些年來,大洋集團一共提純的鈾235,也才只有不到300公斤,純度只有93%——這已經是大洋集團目前技術的極限了。
工作緊張的進行著,黃明山給了張浩一個時間:大約要到明年一月底才能制造成功。不過‘雷管’只需要七八天的樣子,剛好過年的時候能趕上,可以在過年前后試驗。
張浩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蹉跎了這么多年,終于要爆發了嗎?
實際上張浩之所以要完全公開明王朝的所作所為,除了各種政治、國際局勢等的考慮外,最重要的就是核彈研究有了眉目,八字已經寫下一撇。
這個世界的高手很強大,但張浩相信核彈依舊擁有強大的威勢。別的不說,就算殺不了高手,還能滅世!
當別人在整個世界這個棋盤上挖空心思的時候,張浩卻已經超越了棋局、以一種俯視的姿態來應對一切。
張浩旁邊,白玉堂等大洋集團高層,卻面色各異。
周雪瑤等少許人,激動中有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