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扯遠了。總之張浩這是第一次接觸高級文明的升空方式,自然就萬分關注。
結果,現實是驚喜的!
什么反重力、反引力,果然都是假的。
張浩將視頻資料反復看了十幾遍,最后閉目沉思。
從現場的情況看,加上慕容山專門拍攝了發射平臺的特寫,張浩第一種感覺就是——激光發射!
或者說,這是一種‘光壓’技術!
成為法相高手后,張浩發現自己記憶深處的很多記憶,竟然漸漸清晰了。
張浩記得,曾經地球上就有的是,光壓力每平方米的理論巔峰是0.0000047牛,一平方公里的光壓力,才是4.7牛,換算成為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單位,就是約為0.48g——這種換算只是便于理解,相當于5~6粒米的質量。
而曾經地球上發射宇宙探索衛星,就提出過‘光帆’的概念。在宇宙真空環境,哪怕只給衛星提供0.1g的推力,日積月累之下,都能讓衛星達到第三宇宙速度。
好吧,扯遠了。總之就是:光壓力,是存在的、可以利用的!尤其是成束的高密度激光壓力,極為恐怖。
在曾經世界張浩就看到過科普資料,核聚變的研究,就是利用激光束加壓,模擬太陽內部的壓力和溫度環境等。
既然連曾經的地球都初步掌握激光壓力,那么高級文明利用激光的力量,直接將飛船‘舉’上太空,就可以理解了。
相比于什么太空電梯之類的超現實腦洞,這種激光推力,似乎更具有操作性。不說別的,‘光’本身就具有近乎無限的延展性,僅此一點,就足以完爆什么碳素纖維材料。
而且根據張浩觀察,強烈的激光或許會造成一定的破壞,但激光發射過程,總共也就兩分鐘——還是因為天元星大氣層厚、引力大。
如果在地球上,用激光發射,飛船或許只用二三十秒就能飛出大氣層。那么激光對環境的影響就幾乎可以忽略。
再說高級文明這里,激光造成的影響,主要是臭氧層;而高級文明完全有辦法補充臭氧——實際上地球也能做到。
不過再觀察一會,張浩就皺眉了:這應該不是激光!因為,激光不可能造成瀑布一般的景象。這現象,更像是‘實質’的。
難道是——粒子射流?
也就是所謂的霍爾效應?那高達5公里的發射平臺,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霍爾發動機?粒子發生器?
地球上的霍爾發動機,是安裝的飛船上/衛星上的,而這個世界卻將發動機安裝在地面上,利用離子射流推動飛船升空?
張浩腦海急速盤旋:激光的話,利用的是光壓力,效率也許有點低——這東西溫度更高;而用粒子射流壓力絕對夠了。但粒子射流的破壞力,怕是十倍于激光!
“是激光還是粒子?以大洋集團的技術,應該采用哪種思路?”張浩陷入思考。不過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是‘將發動機安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