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雨、王瑞陽、乃至聯合國四大理事代表都親自前往談判,卻都不理想。
而今梁朝已經是反對統一的大本營,不拿下梁朝,整個天元星就無法統一。有識之士紛紛譴責梁朝皇室的自私自利。但人家就是不為所動。
又因為高達尚的問題,大家又不可能采取太過強硬的手段。
說起來事情真的有些奇葩:高達尚是推崇議會的,并親自主持了梁朝的議會改革;但如今高達尚離開了,梁朝卻廢除了議會制度;然而在這個時刻,梁朝卻又用高達尚來做擋箭牌!
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但還就見效了!
因為有高達尚做擋箭牌,張浩、劉欣雨都很清楚,不能采取強硬的手段。
然而有時候事情奇妙的令人拍案叫絕。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卻出現了轉機。
梁朝的賢王站了出來,直接斥責梁朝當前大帝的不是。
要說賢王的影響力,首先要說當年梁朝的皇位繼承問題。
當初大洋集團和梁朝才剛剛有一點點接觸、還是間接接觸。那時候,梁朝和北方的虎方國交戰,前任帝王御駕親征一去不回。(448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因為大皇子修行走火入魔,二皇子早夭,三皇子好修行且云游四方不知所蹤;當時最得民心的是四皇子、也就是當時的賢王陳明新。
然而賢王因為當初高達尚的老師、前參知政事曾世明一句‘與大皇子同母弟’惹怒了膝下無子女的皇后,賢王就這樣被硬生生耽誤了。
而后是五皇子,但五皇子也不在京中,最后這帝王的帽子,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扣在了六皇子簡王頭上。也就是現在的梁朝大帝、陳明翰。
當時六皇子名聲并不好,但登基之后竟然痛改前非,梁朝蒸蒸日上,自然就沒有人提這個了。
可是其余的皇子也并沒有完全消失。作為民間呼聲最高的四皇子、賢王陳明新,經過六十多年的經營,卻也在民間擁有了巨大的聲譽。
在這個關鍵時刻,賢王悍然出面,直接斥責‘六弟’不聽話,瞬間就給劉欣雨、張浩、王瑞陽等人制造了機會。
劉欣雨、張浩、王瑞陽現在都是真正的老狐貍了,大家敏銳的抓住了機會,各種手段自然就用了出來。什么贊助了、賄賂了、水軍了、輿論宣傳了等等,各種手段一擁而上。
劉欣雨更狠,她竟然給大帝安排了‘友軍’——不過這友軍有坑隊友的屬性。
比如有‘友軍’公開表示要刺殺賢王、叫囂的很是厲害,有的公開辱罵賢王,有的直接出手打人。一瞬間,大帝的名譽就跌落谷底。
有時候吧,這‘友軍’坑起隊友來,比‘敵軍’有效多了。這叫自己作死。老話說得好,自作孽不可活!
別人才不管你這友軍是真是假,百姓們也沒有多少辨別的智慧,大家只知道自家大帝‘露出尾巴’了!果然是本性難改啊!
鬧劇持續到夏天,賢王在皇宮門口,大聲宣布:贊同統一,梁朝皇室將另謀出路,只希望聯合國能扶持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