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第一顆生命行星溫度會有少許降低。預計會降低1.2度的樣子,第二顆生命行星溫度會短時間降低1.4度左右。
但等三個月之后,靈氣影響穩定,第一顆生命行星還會持續降低,平均氣溫最終穩定在26度左右,第二顆生命行星溫度會升高,最終穩定在13度左右。”
“第一顆生命行星溫度降低還容易理解,為什么第二顆生命行星距離遠、反而還會升溫?”
“這個情況……略有一點復雜。一顆生命行星的溫度來自兩個部分。一個是外界光照,另一個是高溫熔融的地核,還要考慮星球的散熱能力。
首先是靈氣帶來的變化。因為光芒和靈氣結合,會加熱靈氣,靈氣將自帶一部分微弱的溫室效應。
根據計算,理論上,靈氣在第一顆生命行星軌道的位置,溫度能達到零下14度,在第二顆生命行星的位置能達到零下27度。
因為第一顆生命行星平均溫度較高,會與泛星系的靈氣發生接觸性傳熱。
第二顆生命行星平均溫度較低,靈氣會形成保暖效果。
其實這也是改造恒星過程中計算好了的。當然所有的計算都是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計算,只能作為參考,不確定是否百分百可靠。
具體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觀察,等這一次改造完全結束后才能收集到足夠的數據。”
張浩淡淡的回了一聲,就繼續觀察起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靈氣聚集,本應該是黃紅色的恒星表面,漸漸出現藍白色的光澤,讓和恒星看起來更加‘圣潔’一些,但恒星的溫度卻開始有比較顯著的降低。
漸漸地,大約十天后,整個恒星被靈氣包裹起來,變得朦朧、柔和。忽然有黑子、日珥等爆發,太陽風帶著大量的靈氣噴發到星際中,也有靈氣隨著太陽光漸漸逸散到星空中。
至此,改造后的恒星開始進入一個動態平衡調整過程。這個過程與此前的計算基本吻合,整個恒星整體保持穩定,但還是有有些出入。
黑巖星因為距離恒星近,在第天元星標準時間的12后就感受到了靈氣潮。看上去淡淡的靈氣卻如潮水一般洶涌。且在黑巖星位置,靈氣潮本身的溫度在200度左右。
黃明山帶著科研隊伍對靈氣做了測試:成分比較復雜,除了通常意義的靈氣和星辰之力外,還有大量的陽煞、以及一些此前從未檢測到的靈氣;因為被恒星激發,靈氣極度活躍,容易吸收,但卻過分活躍,對初級的修行者來說是一種負擔。
只有化神期及以上的修行者才可以直接吸收,之下的容易灼傷經脈、導致真元不純。
一個月后靈氣**到第一顆生命行星。到了這里靈氣溫度降低到零下12度,比預計溫度高一點,到了這里靈氣就不太活躍了,筑基期以上的就可以直接吸收。因為有了靈氣加入,雖然氣溫降低較大,但生態竟然沒有多少改變。
這里的靈氣質量、活性、密度都遠遠超過天元星的靈氣環境,因為靈氣中摻雜大量的星辰之力,對于修行小周天功和周天功的修行者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修行事半功倍。
“這樣的改造,應該說成功了吧。”張浩淡淡的說道,有點像是自言自語。
此時跟在張浩身邊的秘書卻解釋道:“沈明海說,暫時還要觀察。要等兩年左右,等靈氣完全充斥整個星系后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