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命族群?”李宇重復了一遍,再看看前面漸漸拼接完成的視頻,面色凝重的說道,“我覺得,應該是……智能生命的文明!他們或許已經不僅僅是族群那么簡單!
五十多年的時間,對于人類來說或許不長,還不足以形成文明。但對于智能生命來說,卻不一定。
按照智能生命的處理器速度計算,五十年的數據處理量,也許比我們五千年還要多。如此足以形成一個全新的文明體系!
看看他們之間的交流,信號燈閃爍、還偵測激烈波動的電磁波頻率等,也許這是他們自己發展出來的語言。”
李宇的話,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此時視頻已經拼接完成,大量探測器和無人機雖然被擊毀,卻還是采集到了足夠的信息。經過飛船上中央處計算機的處理后,已經拼接成了一段高清的動作大片,時長大約半個小時。
點擊播放后,就見數以萬計的無人機和探測器,蜂擁而至;但很快這些探測器就散布在幾十萬公里的空間中,不再那么明顯,因此短時間內并沒有引起那些智能生命的重視。
無人機和探測器立即啟動最大的拍攝能力,包括可見光、紅外拍攝、以及射線采集等多種拍攝技術,盡可能將現場畫面拍攝清楚。
同時探測器也開始加速、前進方向不斷變換以躲避可能的攻擊。
前方大約十萬公里左右,有大量‘機械’聚集,整體分成了五個陣營,這些機械與大洋集團的機械化軍團相比,缺少了整齊、統一,卻多了一種說不出的生機。
每一個陣營當中,帶頭的都是人形機器人,身高估計在20米左右。后方跟隨的,就千奇百怪了。
有動物形狀的,昆蟲形狀的,有半身人形狀的,有戰機戰艦、有車輛造型的,當更多的已經很難說什么造型,但又絕不是胡亂拼湊,而是充滿了某種說不出的美感,似乎特別設計的。
比如就有一個‘機械體’,幾乎有千米高度,身體近乎人形,但卻有一條蛇尾——尾巴上滿是倒刺;背后有兩對猙獰的羽翼,那是用一道道劍形‘羽翼’拼接而成的羽翼,羽翼一些關鍵位置還能看到黑洞洞的槍口。
這機械體沒有‘腦袋’這種結構的存在,渾身上下全都被鐵甲覆蓋,鐵甲表面上還有一排排長達十幾米的三棱刺。
但這些三棱刺并不僅僅只有物理防御,其表面還有一道道電光閃爍,電光連成一片電網環繞在該機械體表面,也讓這機械體成了現場最靚的崽之一。
不過除了這些,在各個機械軍團中,更多的是一些造型簡單的機械體,還有一些似乎是隨便組裝而成,看上去很像用廢舊零件拼裝而成。
這些機械體分成五個陣營,整體又分為兩個大陣營,一個大陣營中有三個小陣營,另一個大陣營由兩個小陣營組成。
五個陣營似乎正在激烈交流,他們交流的方式,是各種電磁波、以及燈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