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月來,大家順著漫長的天園星座一直向西,一直到了天園星座最西側,然后還在繼續前進。
飛出天園星座后,周圍星空的星辰更加渺茫,星辰之間的距離,已經拉伸到五光年、六光年、甚至七八光年;這里恒星的密度,甚至比天元星星系的位置還要低幾十倍。
不僅星辰密度低,這里的恒星普遍偏小,偶爾發現一顆藍矮星都算珍惜;更多的是紅矮星——比黃矮星還要小。星辰的礦物質資源等,自然也是極度匱乏。
這些星辰光芒暗淡,質量甚至只有天元星恒星的一半、三成、乃至更低。大家說甚至發現一顆恒星,剛剛突破黑矮星的極限,這顆恒星直徑只有0.08個天元星恒星的質量,直徑勉強達到15萬公里,比一些大型氣態行星大一點。
這個恒星表面剛剛出現一點紅色,在星空中幾乎看不真切;表面溫度也很奇特,竟然剛剛達到37度!
這恒星只有內核能產生聚變。
不過在這場追擊中,大家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那些逃走的飛船,走的并不是直線,而知一種奇妙的曲線,真整體呈現一個微弱的螺旋結構。
這不像是為了躲避恒星、各種天體而形成的不規則路線,這個前進路線太規則了,似乎蘊含了某種規律。
不過不及大家仔細研究,就看到前面的飛船一頭扎入一個‘小型星團’。
這里是一個小小的星團,大約有百十顆恒星聚集。這樣的星團很小,但若處于周天星系大陣范圍內,也夠資格作為一個小星座了。
只是,這里已經超過了周天大星系的大陣范圍!自然也不在周天星圖的標注范圍內。
實際上在傳統的周天星圖中,連老人星、丈人等這樣邊緣的星座,也只有一個光點,就沒有更多的介紹。更別說這些更加的星辰。
是的,這里已經超過了改造周天星系的大陣范圍,這里只有稀薄的靈氣,那是由內層星系泄露而來的,還有就是恒星本身產生的一點點。
這里的靈氣稀薄程度,基本上與星球一千公里高度之外的‘逸散層’的大氣層一個概念——你不能說沒有,但和沒有也沒多少差別了。
就在艦隊出現在這個小型星團不久,就看到這小型星團中,忽然沖出一支艦隊。那支艦隊的風格,大家很熟悉——玄黃文明技術的風格!
幾乎是偵測到飛船出現的同時,大洋集團戰艦的計算機,就已經自動匹配了相關參數。
“永恒!找到永恒了!真的找到這家伙了!”
而此時永恒也從‘智能生命’那里得到了相關信息,并向大洋集團這邊的艦隊發送了不加密信號:“你們是大洋集團的?找我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