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波發動機的成功,讓會場氣氛達到了第一個巔峰。
在星際中,跑得快才是第一真理。
時空波發動機的出現,不僅實現了速度的飆升,更實現了‘節能’。在當前核島技術幾乎觸及天花板的狀態下,這項技術的出現簡直可以說意義非凡。
等林穎豪坐下后,大家又開始討論通信、偵查、后勤、自我維修、超遠航行的生活修行與醫療等問題。
還有這一段時間對鯉魚星云的重點觀察。通過望遠鏡陣列形成的、蜂眼結構的虛擬望遠鏡,大家對鯉魚星云有了更多的認識。
這個超級的望遠鏡陣列基地,建設在老人星星座外圍。這里星辰稀疏、星際塵埃少、空間相對平滑;與赤珠星所在的位置相比,距離鯉魚星云近了八千多光年,觀察的更加清晰一些。
還有,因為要探索鯉魚星云,這個龐大的望遠鏡陣列已經擴張到五十多萬公里直徑,形成了當前藍星集團范圍內最大的望遠鏡陣列。也許也是整個周天大星系中最大的望遠鏡陣列了。
通過這種望遠鏡陣列形成的虛擬望遠鏡,可以對十二萬光年之外的鯉魚星云進行更加詳細的觀測。
可以觀測到鯉魚星云中的脈沖信號(活躍的中子星)、黑洞、超新星、大部分面向天元星方向的外圍恒星。對一些位置比較恰當的恒星系,甚至可以通過掩星觀測的方式,發現一些較大的行星。
經過觀測,大家暫時認為鯉魚星云沒有智慧生命的痕跡,也沒有星空巨獸的痕跡。
當然這里所說的智慧生命痕跡,主要指的是那種具有星空擴張能力的,那種可以影響星球的。若只是地面生命的,根本就看不到。
話說若只是還沒能離開星球的生命、文明,天元星文明也不會在乎。
再之后大家又討論了艦隊成員、福利待遇等。還有就是成立聯合技術中心,對整個探索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這種技術中心,不是固定的,要跟隨艦隊出發。在漫長的星際航行中,技術人員就是飛船和相關設備的醫生,必須跟著飛船走才行。
抵達目的地后,要對星辰勘探,尤其是天然的生命行星……這個往往不多,但那種有改造潛力的,卻需要重點考察。
若航行順利,第一支聯合探索艦隊需要在鯉魚星云確定一個根基地,乃至建立完整的工業基地,用于天元星文明扎根。而這更需要相當的技術支持。
對此,大洋集團這邊派遣了趙柯和相應的科研與技術團隊,天元星聯合國派遣了張杰和相應的科研與技術團隊。
此外配合科員和技術團隊的,還有工程團隊。單純的科學研究還不能直接應用,要想將技術轉換為實際產物,還需要工程生產等。
總之在藍星集團準備看熱鬧的時候,天元星文明內部一支真正的星際探索隊伍,終于基本確立。
這是一支真正的綜合性艦隊。艦隊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個文明的種子——只要找到合適的星空,哪怕不與后方聯系,他們也能自己發展成為一支新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