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際時代里,真正的高官權利更大的同時,受到的掣肘也更多。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國家里,高官的權利或許很大,但卻沒有那么‘自由’。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閻王好見小鬼難搪’、‘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權利雖大,卻沒有一絲權利是多余的。
就像高達尚自己,雖然權利很大,可以主持這一次的談判;但談判的框架和方向,聯合國方面已經確定了。高達尚可以自由發揮、但絕對不能超出這個框架。不然鐵鐵的被貼上叛徒之類的標簽。
在這種前提下,一個高官能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出于更上層、也就是大帝的授意,或者整個國家已經從根子上爛透了,也就是所謂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當然高達尚不會因為一兩條消息就胡亂猜測,但各種各樣的消息多了,也讓高達尚對西越帝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對即將開始的談判也有了一些思路。
比如現在,高達尚也對西越帝國的周圍政治生態,有了足夠的認識。
此前大家一直認為西越帝國獨霸整個天稷星座,而周圍三千多光年范圍內竟然都沒有別的星座,可以說西越帝國有獨霸一方的資格。就算獨霸算不上,算個‘偏霸’也可以吧。
總之就是一家獨大。
但實際情況不是,周圍小國家太多了,多的已經打破了大國小國的那種‘正常’關系。
天稷星座的位置很有些特殊,大概處于大星座旋臂的過渡地帶,周圍星空有些稀疏。
與天稷星座距離最近的星座,是東北方向的‘天廟星座’,大約2600光年;
其次就是天社星座,從天稷星座最西方、到天社星座最東方,差不多3000光年。
再之外就是正北方的‘天紀星座’,這是天紀帝國最南端,也是天紀帝國的‘龍興之地’。
總之天稷星座四周的環境是如此空曠——至少從星圖上看是如此。
但實際情況是,四周雖然沒有星座,但恒星系依舊不少。只是恒星密度,大約只有天稷星座的一半、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
在這片星空中,因為恒星密度較低,以至于無法形成大的國家。一般一個國家就是幾個星系、十幾個星系。這些‘國家’的力量,甚至還不如屏星星座一個海盜團的力量強大。
但是這些小國家數量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呢?民間傳說:若能將天稷星座周圍的恒星挨個數出來,除以20,就是國家的數量。
這個說法也許有些夸張,但真實情況也差不多。小國家的數量真的是如過江之鯽一般,密密麻麻。
這里星辰稀疏,大帝國的力量反而無法有效滲透。也許可以輕易的征服,但只要撤兵立即原地造反。
國家小,沒油水,西越帝國去征伐這些小國家是純粹的吃力不討好。西越帝國也不是沒有下狠心清理一批國家、甚至打掉生命行星,但卻引來了更加瘋狂的報復。
也許一兩個小國家沒什么威脅。但若四周三千光年范圍內所有的小國家一起呢?不用太多,哪怕有萬分之一過來,從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不停騷擾,西越帝國也扛不住。
這些小國家如同一層厚厚的繭子,將西越帝國包了一層又一層,大家都趴在西越帝國身上吸血的同時,又阻止了西越帝國與外界的交流。
因為這些國家太小,所以無法撼動西越帝國的根基;但又因為太多,常年吸血也導致西越帝國發生一些‘病變’。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越帝國仿佛生活在另類的魚缸里。長久處于這樣的情況,內部**的問題就不可避免。
同樣在這樣的環境下,西越帝國也自然而然的養成了言而無信的‘習慣’——公平來說,這是被四周的環境給逼出來的。但言而無信就是言而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