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編號也有規律,不同編號代表不同的礦產資源種類等。只是這個就稍微有些復雜了,張浩簡單說了一下就帶過。
張浩這次乘坐的飛船很普通,但也提前通知這里的負責人,不用驚慌,也不用聲張。
很普通的飛船,也引不起關注。張浩就這樣帶著雷行風、甚至還有過來湊熱鬧的李少龍、慕容飛雪,一起觀看采礦現場。
現在開采的,是一顆氣態行星。這氣態行星距離恒星有些遠,呈現淡藍色。因為大氣層中含有相當數量的甲烷。
但見氣態行星的赤道部分上方、同步軌道高度上,有五百多大型氣體采集船。這些飛船呈現肥胖的橢圓狀,長度可達上百公里。
所有的飛船處于氣態行星的同步軌道高度,向下方垂落一根粗壯的‘吸管’,抽氣管道內部有多級潛泵,可以將大氣泵入太空中。
氣體進入飛船后,會經過離心機、壓縮機等進行分離。技術簡單卻可靠,從普通的氫1、氫2、氫3、氦3……等,一直到水汽、氮氣、氨氣、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等,都會分的清清楚楚,分離率可達3個九的純度。
隨后所有的氣體都會壓縮成為固態存儲。沒有一絲氣體會被浪費。哪怕是看上去最無用的二氧化碳,在星際中都是寶貴的資源。
周雪瑤在軍井星座種植的太空植物,需要海量的二氧化碳、氨氣、水等。
強悍的技術,讓這一批飛船只用了不到三個小時就滿載。而星球大氣層卻顯著的下降了一圈。
一批飛船飛走,第二批飛船繼續開采。
前后不過3天時間,一顆直徑高達14萬公里的氣態行星,就被‘扒了衣服’,露出下方一顆直徑約六萬公里的固態內核——其實就是巖石質星球了。
氣態行星并不是純氣體。一般都是巖石行星足夠大后,才能吸引星際中的氣體,最終演變成為氣態行星。
被濃郁大氣層包裹的內核,幾乎呈現絕對的光滑,表面覆蓋了一層細密的粉末。
此時有工程船開始登陸星球,在還虛境界修行者的輔助下,工程船在星球上鉆洞,放入核彈。
一天后,星球周圍百萬公里,出現了高達五十多萬礦產飛船。幾乎同時星球被引爆。
核彈爆炸,星球表面直接崩潰。但因為核彈都經過嚴密的計算,飛濺的碎片剛好進入太空、又不至于飛遠。
工程飛船開始上前收集所有碎片。五十多萬飛船有序前進,第一次爆炸后,星球直徑驟降五千多公里。
太空中飛船捕捉到碎片后,利用陣法手段開始煉礦。大洋集團和藍星集團雖然追求科學,但并不否定陣法等的便捷。在一些礦產資源粗煉手段上,陣法有得天獨后的優勢。
所有的巖石經過粗煉,將巖石成分、也就是二氧化硅剔除,剩下的礦物質一股腦冷卻成為一個個黑色正方塊的單質錠(不僅僅是金屬),送入飛船內。
至于說被剔除的巖石成分,被有序的堆積一邊,竟漸漸堆積出一顆星球出來。
前方不斷爆破。曾經的大型氣態行星正被一層層剝離。在“氣態行星”旁邊,一顆‘純’巖石星球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