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葛冬,張浩瞇著眼睛想了一會,才微微點頭說道:“不錯,相比于靈氣,電磁力才是宇宙中存在最多的,也是最容易獲取的。
不過我記得電磁力也有一個問題,電磁力只是能量的一種表象。相比于引力,電磁力最多是無限接近四維,而達不到四維。簡單的說,無法達到圣人高度,甚至準圣都很難說。”
說起來,大洋集團的科研人員研究環境很自由。一般來說,除了對外交流需要謹慎一些之外,在自己的研究場地里,大家隨便折騰。
當然,太危險的、或者成本太高的、或者有別的隱患的,還是需要打個報告的。但通常也只需要報備一下。
張浩很清楚,失去了自由的科學家、尤其是失去了思想自由的科學家,就失去了靈魂。
科學研究往往需要天馬行空的想法,其次才是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
張浩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引導大洋集團的科學研究的。結果就是,大洋集團的科研環境幾乎無限接近‘絕對自由’。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洋集團的科研突飛猛進。不好處之一就是,張浩、乃至大洋集團高層有時候都不知道這些科研人員在忙什么。
比如說眼下葛冬的研究,大家只知道葛冬在研究星際電位勢能,這種強大的星際電位勢能若利用好了,可以輕易的撕裂星球。
若作為能源,星際點位勢能完全可以為星際高速通道提供充足的能量,甚至可以作為星際防御的能源。
星際電位勢能理論上將可以利用恒星幾乎一半的能量,比什么人造的核島技術強大了不知多少。
而在這場研究中,順便搞點副業也很正常。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副業’。研究疫苗過程中,順便設計了幾個針對準圣的病毒,這都不是事。
超引力研究過程中,不小心將通信技術提升一個等級,也很正常。
甚至量子計算機研究過程中,一不小心破解了《周天功》研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法則與生命的契合問題,大家除了表示驚訝外,也沒啥。
在大洋集團的科學研究歷史中,一個科研課題帶出幾個、甚至幾十個小成果,都太正常了好不好。為此,大家在研究過程中,大都是聯合研究。
只是誰也沒想到葛冬這家伙竟然不聲不響的研究出這樣一個課題來。星際電位勢能是完完全全的物理,可是修行問題卻涉及到了生命領域。這就有點跨學科了啊。
好在大家已經習慣了。大洋集團的諸多科學家壽命都很長,跨學科……不應該嗎?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不跨學科的科學家不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
但不管怎么說,竟然真的研究出‘純電磁能修行’,大家還是忍不住看向葛冬。
純電磁能修行,大洋集團在剛剛建立不久時,就有相關猜想;但此后多次嘗試均告失敗。不知道葛冬是如何解決的?
葛冬不急不慢的、甚至頗有些自豪的解釋起來:“其實在研究電磁能修行中,我順便還破解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修真的原理!所以準圣、乃至圣人的問題,也無須擔心。”
張浩等人不說話,但大家眼中的好奇更大了。
修真,很好很強大;而且大洋集團已經有了共識:修真,其實是上一個巔峰文明留下的、真正的科技巔峰產物。
但是生命體為什么能修行,這個問題大家卻一直沒能解釋。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卻涉及到了核心。
不了解最根本的問題,大家可以修行,但卻難以達到巔峰。用在功法上就是——現在大洋集團主持的《周天功》研究,已經推進到了大羅金仙巔峰,但如何跨越大圓滿、進入準圣層面,卻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