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途跋涉,永輝的艦隊剩下還有4.2萬艘飛船和戰艦。
原本計劃是永輝在前進過程中,若艦隊等出現問題,可以找到荒蕪的星球修復。但實際情況是,大洋集團的戰艦技術確實優秀,通過拆解和修復,現在依舊有4.2萬艘戰艦,保持了巔峰裝填。
而且按照計劃,只要有一艘母船能進入蓋亞世界,就能為蓋亞世界帶去完整的工業技術。
永輝想了想,將一份計劃列表拉了出來:這份計劃列表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出發時候大洋集團的智囊們提供的建議,還有一份是最近幾年接收的信息。
這幾年時間大洋集團與天妖世界合作后,對天妖世界了解加深,因此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但具體采用哪種方法,如何隨機應變,就是永輝的事情了。
計劃終究是計劃,每一個軍事計劃都不可能完全落實,執行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甚至半路轉變計劃的,都是常事。
甚至可以這樣說,若一個軍事計劃可以暢通的執行下去,反而不對勁呢。
眼下永輝看著從前方返回的信息,微微沉吟起來。前方的情況不是太糟糕,但也不是太好。屬于那種不好也不壞的。或者說,這種不好也不壞的情況,才是‘正常情況’。
天妖世界顯然有警惕,對于世界之門這里的狀況檢查嚴格。那些天妖世界自己的飛船,都被反復檢查,確定沒有問題才會放行。
至于說隱身等手段,更是想都不用想。飛船有隱身技術,但那種隱身并不是絕對隱身。其實是利用星際背景、讓戰艦在遠處無法觀測到。真要近距離了,那么大的飛船根本就藏不住。
可惜這時候智能生命的一個缺點就表現出來了:你讓智能生命按部就班的做一些事情沒問題,可要讓智能生命去考慮一些復雜的軍事問題,他們就有點超負荷了。
一些軍事問題、解決手段等,說是智慧問題,但其實是一種藝術的思維。而這東西,恰恰是智能生命所欠缺的。
永輝只能從已有的方案中篩選,了不起稍加些許變化,也僅此而已。
好在生命終究不是程序,加上大洋集團這邊準備充分、建議和奇思妙想極多,永輝用了四個月的時間終于考慮到了一種方法:寄生。
確切的說,是抓捕一頭星空巨獸,再讓戰艦等鉆入巨獸的肚子里。
按照計劃,極限情況下只要有一艘母船飛抵蓋亞世界就足夠。不過考慮到可能遇到的問題,永輝卻是覺得應該多做一些準備。
還有,母船上最重要的是一些設備等。可以將這些設備拆解下來,塞入別的飛船中。就算萬一母船‘偷渡’失敗,若有大量的設備抵達蓋亞世界,依舊可以為蓋亞世界帶去技術。
至于說智能生命等,就更簡單了。大家直接分身、備份,將自己存入‘硬盤’里。留下少許智能生命清醒,監督飛船狀態。
若飛船偷渡成功,按照序號從高序號開始,依次解壓程序和數據、完成‘復活’。若飛船被攔截,則啟動銷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