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難度相當高的射門。”
“而貝契爾奇這個,雖然看似差不多,但其實關鍵變量比如中后衛和門將的站位選擇、以及防守球員對門將的視野阻擋、還有射門前對防守球員的擺脫等等,導致他這次射門的期望進球值其實高達零點六五的。”
“而眾所周知,罰點球的期望進球之大概在零點七五左右。”
“所以……”
馬涅羅接話道:“所以看起來差不多同樣方式、同樣場面的進球,其實難度相差了接近六倍!如果有人借此就認為貝契爾奇和因西滕斯差不多的話,那么可能會吃大虧!”
馬涅羅是笑著說這句話的,因為他知道圣雷莫的主席先生好像很喜歡那個貝契爾奇。
視頻會議稍微陷入了沉默。
漢斯問道:“這個進球期望值,目前有準確的計算方法嗎?”
陸陽搖頭:“這是一套核心算法,是商業機密,而且需要頂級計算機參與計算,主要以電腦為主,人工輔助修正部分數據。現目前還沒有任何網站開發,而且事實上,它的商業價值也并不大。”
“對于大企業而言,這毫無作用。但對個人、球隊球探而言,這個數據又極其重要。”
說白了,這個數據只適合少部分人擁有。
如果誰都可以計算,那么這個數據也就失去了其超前性。
馬涅羅問道:“正常來說,一個球員,或者說一支球隊的進球期望值應該是多少?”
陸陽道:“在大數據統計沒有出來以前,是沒有這個一般性的概念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進球期望值和真實進球個數之間達成一比一的數據,是最科學的狀態。這比光看射門次數與進球數的比例精確很多。”
“進球期望值也會根據五大聯賽的進球個數,來調整相應的算法。但這是大數據時代的事,我們現在只需要考慮小范圍內的樣本對比。”
“我們再回到因西滕斯和貝契爾奇身上。”
“本賽季,目前因西滕斯獲得的進球期望值是8。他的射門進球率累計起來,理論上應該打進八顆進球。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他打進了十一顆!他的效率遠高于大家的預期。”
“這和單純的射門次數并不同,他在難度極高的情況下打入過多顆神仙球。意甲的防守,目前為止依舊是在頂級聯賽中具備領先水平。”
“同樣的,貝契爾奇雖然目前為止打進了十五顆進球,但他獲得的進球期望值其實累計已經超過了十九。他的效率不低,但遠沒有大家以為的那么高。”
“而如果再把意甲和意乙的水平差距也考慮進去的話,貝契爾奇在意甲永遠也到不到因西滕斯的水平,他不會成為頂級球星,他頂多只具備意甲強隊鋒線的替補水平。”
“事實上,阿吉拉爾本賽季目前只打進了五顆進球,但他的進球期望值只有八個,從效率上而言,他和貝契爾奇幾乎旗鼓相當,因為他的助攻比貝契爾奇多了兩個。”
“可笑的是羅馬竟然還想追逐貝契爾奇,并且認為貝契爾奇在意甲會比阿吉拉爾強很多。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在用一個高水準的替補換另一個高水準的替補……毫無意義!”
陸陽的分析結束。
所有人心中都各有想法。
漢斯決定會在合適的時候再次和陸陽詳細探討,把期望進球值的概念提出并且普及。這絕對會讓他成為足壇媒體中的標志性人物,這甚至會被足球歷史所銘記。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陸陽和索圖、馬涅羅等人的允許以及進一步研究之下。
貿然的拋出一個新理論,并不會讓漢斯獲得與之匹配的地位,除非這個理論確實經得起考究。
不然等三十多年后,大家來一句“最早提出期望進球值的是實況球報記者漢斯,但當初這個理論的提出并沒有引起重視”,那漢斯還不得郁郁而終。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活著不能出名,死了流芳百世又有錘子用!
同樣的,這個理論也讓馬涅羅的眼前一亮。
所謂的比賽型選手、大心臟球員,一直以來被稱之為玄學。盡管也被球壇專業人士接受,但多少有些唯心了。
但現在,期望進球值貌似能夠一定程度上給這些名詞作為理論支撐。
為什么一個球員可以是比賽型選手和大心臟球員?
因為他的進球難度和某些撿漏球員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