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場方面,就不用多說了,顯然是準備孤注一擲了。
常規的433陣型中,參與一次進攻的人員大概在三、四個左右。
442陣型中也差不多,甚至更少。
但陸陽提出的這套325呢?
五人進攻!
甚至,以坎耶斯的尿性,一腳長傳給到左路之后,他在右側肋部一直前插到對方大禁區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兒。
六人進攻!
就問對方四個后衛怎么防?
別忘了,塞瓦略斯也是被盯防都能制造威脅的主。
何況莫里奇、陸陽這種能傳能射的人也加入到進攻之后,也都不是一個人就能夠完全防得住的角色。
“好!”馬涅羅的戰術水平非常高,陸陽一點,他立馬就通透了,并且還有了細致的戰術衍生。
他大手一揮,開始快速布置一些簡單的特定配合。
比如坎耶斯長傳給左邊之后的插上。
如果長傳給右邊的話他最好不要前插,這是為了避免右路徹底空了。
放可以放,但不能放的太大,免得人家真的把你給沖爛了。
如此一番調整之后,下半場意大利隊的進攻核心其實不知不覺間已經發生了變化。
上半場,意大利的進攻核心是塞瓦略斯。
但下半場,意大利的進攻核心是中路的陸陽和莫里奇。
因為他們兩個將站在左右肋部的位置,而兩個邊前鋒主要是下底拉扯空間。
這么做其實和邊后衛下底、邊鋒內切的性質是一樣的。
但從物理、數學等科學的角度而言,這樣一來,球員跑動總里程少了。
原來邊鋒內切,假設平均要奔跑十米才能達到射門的點位。而邊后衛,則要奔跑超過三十米才能達到下底拉邊的效果。
但現在,邊鋒下底,也只需要跑動十米。可前腰去肋部靠前的位置尋找射門機會甚至殺入禁區,同樣只需要奔襲十米左右的距離。
兩邊加起來,節約了差不多五十多米的跑動距離。
這五十多米,一般都是急速奔跑階段,是關鍵距離,可不是那種散步式的站位調整。
二者作用差了一萬倍!
可以說,這個調整,能夠讓意大利隊的關鍵進攻的速率大幅度提高。
節奏加快!
速度加快!
這種高壓瞬間,球員產生的失誤會顯著增多。
無論是攻方還是守方。
但二者付出的代價截然不同。
攻方失誤,也就是喪失了一次球權,而且運氣好或者反搶積極的話,還不一定會喪失球權。
斯特林門前快樂的原因,除了自己射門確實拉胯之外,和這種加速進攻也不無關系。
但守方失誤,大概率就是一次丟球了!
而意大利隊這邊,莫里奇和陸陽,是快戰高手。
前者是一臺渦輪引擎,超級加速器!
后者擁有極強的視野,預判性的跑位和路線判斷獨一檔。
馬涅羅憑什么不梭哈?
……
下半場,比賽開始。
曼奇尼還延續在之前的亢奮狀態中。
他又一次帶球,接連過掉了莫里奇和坎耶斯。
但這一次,科爾蒂諾發揮了作用。
他強硬的鏟斷了曼奇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