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他已經是來這邊比較頻繁了,也是很重視這個項目。
畢竟投資三千萬的項目,在省內都是首屈一指的。
彭德志陪在曾羽華的身邊,親自講解項目的情況:“第一個鉆孔,因為前期工作比較保守,采用的是中型鉆機型號,最深只打到了六百米,沒有打穿床層。不過,這一個鉆孔,從兩百二十米開始,一直到六百米,全都是礦層!也就是說,這一個鉆孔的礦層厚度,絕對超過了三百八十米。”
他招了招手,從技術員的手里接住一份化驗分析單子,遞給了曾羽華,“曾局,你看看,這是我們采樣之后送去化驗的結果。三百八十米的礦層厚度,平均品位達到了0.14%!”
曾羽華看著這些數據,腦子有些蒙圈。
畢竟走上管理崗位之后,其實很少真正了解這些技術性的東西。
而且在徽州省內,以前也沒有值得關注的鉬礦床,所以他對于鉬礦的了解,僅僅是略高于門外漢。
“這么說吧。”
彭德志看曾羽華皺著眉頭,連忙解釋:“咱們國內最大的鉬礦,平均品位是0.1%到0.11%之間。現在我們這個沙寨鉬礦項目,這個鉆孔,不但厚度更厚,而且平均品位基礎超出了一大截!”
“也就是說,目前的見礦情況,比全國第一大鉬礦還好?”曾羽華一聽這話,激動地瞪大了眼睛。
“這只是第一個鉆孔。”
彭德志招了招手,又把另外三個鉆孔的數據,遞給了曾羽華,“曾局,你看看另外三個鉆孔的數據。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我們這三個鉆孔都采用了大型鉆機,終孔深度基本上都在一千米左右。有兩個鉆孔三百米見礦,有一個孔四百米見礦。這三個鉆孔,無一例外,都打穿了礦層,礦層平均厚度超過了六百米!”
他把這三個鉆孔的數據遞了過去,“這三個鉆孔的數據,跟第一個鉆孔一樣,平均品位都超過了0.14%,遠遠超過了鉬礦工業品位0.06%!”
“這說明什么?”曾羽華雖然猜到了,但還是想要聽別人說出來。
“這說明咱們徽州省,找到了第一大大型鉬礦床!”
彭德志可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們徽州省,將打破沒有鉬礦的桎梏!甚至于,沙寨鉬礦項目,不但要刷新我們徽州省的記錄,還有很大的記錄刷新全國的鉬礦記錄!”
他環視著周圍的每一位同事,布滿褶皺的老臉上,仿佛鐵樹開花,布滿了激情,“如果這樣的礦層范圍足夠廣,那么這一個礦體的體量,很有可能超過鎂國的世界第一大鉬礦克萊克鉬礦三百萬噸的鉬礦儲量!”
找到世界第一大鉬礦,這該是多么巨大的榮耀?
這樣的成就,必將永載史冊!
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必將在勘探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足跡!
隨行而來的人,聽到這些話,無不是群情振奮。
徽州省地勘局的職責是什么?
那就是在徽州省內,完成上級的指示,找到深埋在地下的礦產資源!
而且這個項目還不是利用地勘基金的資金,而是引進了私人的資金,替國家找到了大礦!
作為地勘局一把手,曾羽華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將面臨最大的機遇!
真要是找到了世界級的大礦,上級領導論功行賞的時候,必然是自上而下的獎賞。
他必然是首當其沖。
可以說是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