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代表們走進寬敞明亮的會議室,按照桌子上擺放的名字標牌,分別落座。
每一個人面前的桌子上,早已經提前拜訪了一套資料。
會議都會有一個講稿,或者會議議程,總是會提前讓參會者知悉。
不過這場股東會,準備的資料實在是有些厚。
“跟猛國那邊達成協議了啊!”程牧野拿起最上面的文件,笑著跟大家開口。
“上次秦總說這個事情恐怕得等猛國那邊對咱們的調查結束,以猛國職能部門做事拖拖拉拉的做派,恐怕是得半年后才有結果。這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
“秦總在武礦集團那邊鍛煉了那么多年,又深得牛總的熏陶,協調能力是很強!”
大家一邊閑聊著,一邊翻看資料。
陳景河把最上面的合作協議放到一邊,首先翻看下面的一份項目資料——塔勒戈煤礦項目詳查報告!
作為地質專業出身的領導人,他總是一如既往的對地質技術保持癡迷的態度,甚至到了魔怔的程度。
在紫色礦業內部,技術永遠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
報告很厚,而且看得出來是翻譯自外國文字,所以很多地方讀起來稍顯拗口。
不過關鍵章節的關鍵數字,還是能夠表述的非常清晰。
他越看越是心驚。
作為資深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對煤炭的各項數據,實在太清楚了。
看著上面一個個數字,能夠明白代表的深刻意義。
在其他股東代表還在翻看合作協議的時候,他已經徹底陷入了這份報告當中。
“直接送給猛國34%的股權?”九江銅業的總經理馮思年第一個發出了疑問。
他們九江銅業在眾城礦業的占股本來就少,之前想要趁著開發繼續資金,李唐那里又拿不出錢,想要頭更多錢占更多股份。
結果其他股東也不樂意,還是按照原先的持股比例增資。
現在各家銅礦企業都隱然看到了銅礦發展的大好前景。
一家礦企,底蘊多厚,不是說它成立了多少年,手里有多少錢。
而是它手里的保有儲量,是否足以支撐數十年,上百年的開采!
顯然九江銅業旗下八百萬噸的銅礦儲量,已經被國內一些企業甩在了身后。
可是優質的礦權,哪有那么容易拿下?
現在看到塔勒戈銅金礦的股份,還要被分割出去很大一部分,頓時心里就有些著急。
牛福已經提前知悉了這項決定,也預料到一些股東肯定有意見,倒也是有所心理準備。
“這項合作,不能光看我們付出了多好,也好看看我們獲得了多少!”
“我看咱們獲得的收益,最大的是直接獲得了猛國方面對項目開發方案的認可。就為了獲得對方的簽字,付出34%的股份,是不是有些太多了?”耿飛冉也是有些想不通。
“稅收優惠,土地的無償提供,以及一個煤炭礦權的四十年開采經營權!”牛福重點提出了其中的關鍵內容,“每一個收獲,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咱們都去猛國南荒省實地考察過,那個地方荒無人煙,土地實在治不了幾個錢。”
“倒是這個開采經營前兩年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確實挺好。”
“怎會有個煤炭礦權呢?”
“我們煉銅也需要煤炭,但沒必要專門在猛國那邊開采煤炭。”
“咱們開發塔勒戈銅金礦,建立礦山,建立粉碎廠、選礦廠,生產銅精礦,最終還是要運到咱們國內進行冶煉。要是需要煤炭,那也是國內的煤炭運輸更加便利。”
“不能是猛國那邊,還要求咱們在南荒省那邊建立冶煉廠吧?煤炭礦權,就是給我們自己生產銅礦石和煤炭,自己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