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言曜代表鋼鐵協會所做的事情,無非是希望整個產業鏈能夠持續良性的發展,而不是出現壓榨的情況。
像前些年一樣,鐵礦石礦山生產,普遍是虧本,鐵礦石價格低廉,顯然也不利于工業的持續發展。
可是鐵礦石價格過高,侵占的就是鋼鐵企業的利潤。
兩者之間,到底達成怎樣一個平衡,才是對產業發展最優的選擇?
這是一個很難把控的問題。
“全國各地冒出很多新的鋼鐵廠,都覺得煉鋼煉鐵有錢賺。”盧晨義感覺就像是雨后春筍一樣,“我們的競爭壓力也很大。如果鐵礦石價格一直大幅度上漲,對鋼鐵冶煉也不是好事情。”
海港鋼鐵作為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早已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早早就布局了下游段高附加值產業。
“我們請了專家討論研究認為,鐵礦石價格在五十鎂元左右,其實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空間,能夠確保各大鋼鐵企業獲得足夠的收益。”
鮑言曜給盧晨義遞過去了一份文件:“但是我們預料得到,三大鐵礦石巨頭不會滿足這樣的價格。我們去談判,也要有一個自己的底價,那就是五十五鎂元一噸。”
“五十五鎂元一噸的底價?”盧晨義看了一眼文件上的價格,然后小心的收了起來。
他覺得這樣的底價,還是偏高了。
當然談判嘛,也不可能說直接亮底牌。
“我們國內去年鐵礦石進口總量是將近一點五億噸。”鮑言曜又遞給盧晨義另一方文件:“根據我們匯集的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進口了一億噸鐵礦石!我們的進口量,同比增長了40%!”
看到這一個數字,盧晨義都嚇了一跳。
他以為就海港鋼鐵發展迅速,今年對鐵礦石的需求出現大幅度增長。
沒想到的是,各家鋼鐵企業,都在大量的進口鐵礦石,而且很多都是從現貨市場購買的。
鐵礦石可謂是奇貨可居。
難怪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價格,會瘋狂的往上漲。
都是自己人內部競爭導致的。
“把現貨和長協鐵礦石的價格算在一起,現在鐵礦石的平均到岸價格,已經達到了六十一鎂元!”
“平均到岸價格六十一鎂元?”盧晨義明白這個數字代表的意義。
他仔細的算了一下,沉吟道:“相比去年,這個價格,需要鋼鐵上漲每噸三百元,才能抵消掉這部分成本。但是鋼鐵價格,也不是隨便往上漲的。相比去年,其實今年的鋼鐵價格,并沒有這么大的上升幅度。”
“你們海港鋼鐵還算好的,鐵礦石供應大部分都是按長協價來計算。沒有簽訂長協合同的小鋼鐵廠,尤其是民營企業,利潤被壓榨的很嚴重。”
“今年這個談判,比去年更加嚴峻!”盧晨義面容深沉。
在跟各大主要的鋼鐵廠通氣之后,盧晨義帶著自己的團隊,飛到了星加坡。
他們第一個要會面的,就是比和比拓的團隊。
比和比拓是全球第一大礦業巨頭,是一個多元化的礦業航母,不但在鐵礦石生產方面全球名列前茅,鋁土礦、銅礦、油氣等等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隨著國際市場對鐵礦石的越來越旺盛的需求,在鐵礦石生產方面,可謂是加足馬力,不斷地加大生產、銷售和運輸等相關項目的投資。
在第一和第二季度,他們的鐵礦石產量達到了空前的四千三百萬噸!
這樣的產量,在全球范圍內,排列第三,排在咸水海谷和立拓后面。
排在第一的是來自巴西的咸水海谷,上半年產量就超過了一億噸。
現在鐵礦石有錢賺,大家都在想方設法搶錢。
高睿斯是一個盛氣凌人的人,但是見到盧晨義的時候,還是難得的露出了笑容,表現得相對溫和一些。
畢竟海港鋼鐵隱然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鋼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