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找煤層,找到大礦的希望不大。”李唐知道國內煤田地質行業做了很多工作,主要煤田都已經發現,想要有所突破,還是很難的。
“出國找礦?”
李興朝搖了搖頭:“咱們國內的煤炭產業,哪怕現在發電需求量大,但還是有很多煤炭產量供應出口。畢竟煤炭出口,價錢還是稍微高一些。要是出國找礦,咱們國內根本不需要。除非像塔勒戈煤礦那樣,焦煤體量巨大,那才對咱們有價值。”
李唐知道李興朝說的話是正確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國外勘探開采煤炭,銷售是一個大問題。
想要賣到國內,基本上沒有人需要。
畢竟國內煤炭豐富,而且運輸相對方便一些。
除非像奧國那樣,距離華夏不遠,而且海運價格便宜,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可以出口一定量的焦煤。
但是,這種情況,會改變的。
當上面的政策發生改變,嚴格控制煤炭礦權的發放標準,剔除污染環境的煤礦,對生產安全做出更加苛刻的要求……
不久的將來,國內的煤炭產量,在新政策之下,會直接腰斬。
到那個時候,華夏這個煤炭豐富的大國,將不得不大量進口煤炭。
這樣的情況,在眼前這種煤炭粗放式的肆意開采的環境下,絕對沒有人會預料得到。
也就是說,眼下國內的行情,沒人會覺得出國開采煤礦有前途。
超大型焦煤礦除外。
焦煤是全世界范圍內都稀缺的資源。
“咱們就找另一個塔勒戈煤礦就好了。”
李唐輕描淡寫的隨口道。
“去哪里找?”李興朝還是搖頭:“這種優質的煤礦,可遇不可求。”
他抬頭看到滿臉通紅的李唐,恍然反應過來,坐在對面的人,不可以常理度之。
“你有什么想法?”他謹慎的問道。
“煤炭嘛,奧國昆斯蘭州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可以去哪里看看,尋找機會。”
李唐想了想,又說道:“伽國那邊也有煤炭資源的。伽國、奧國都是資源豐富的國家,也都有成熟的法制,自由的貿易,在這兩個地方投資煤炭,相對有搞頭。”
“國外勘探煤炭的話,有這個必要嗎?”李興朝從自己的認知,以及參考目前的整體煤炭環境,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國內也沒多少人有興趣出國投資煤炭,至少現在看來是沒這個必要的。
國內企業,出國搞礦,只有一個目的,賣到國內,掙自己人的錢。
想賣到其他國家的企業?
別人都是有自己的合作伙伴。
從動力煤來說,施特蘭塔在國際上動力煤產業,有著絕對的統治力,尤其是在鷗洲這些地方,有些市場占有率接近百分之百,別人根本沒法跟它競爭。
出了國門,華夏的企業,在競爭力方面,天然就削弱了一些。
“在國內尋找煤炭,你們神夏集團的勘探團隊比我專業多了,也不需要我。”
李唐倒也不著急,也就是那么一說。
李興朝也是有些為難:“投資國外煤炭,在董事會那里申請資金,我不好解釋,解釋不通。”
“等以后再說吧。”李唐也不想瞎折騰。
自己現在手里也沒那么多錢,手頭項目也夠多了,需要一件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