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國內私人開發大型礦山,沒有太多可借鑒的成功案例!
別看劉山龍現在意氣風發,虹大集團名下的在彩云省的所謂牙洲第一大鉛鋅礦,開發出來能夠助推劉山龍更上一層樓。
但從未來的眼光來說,這個項目根本就從來沒有成功過!
看起來誘人,其實是陷阱!
除了鉛鋅礦之外,虹大集團的根據地益州省,他們在那里也有一個儲量驚人的銅鉬礦床。
多年以后,虹大集團計劃投入一百零八億元的巨資,開發礦山。
礦權審批、土地規劃、資金貸款等等,各項工作,上上下下都非常配合。
可謂是天時地利。
到頭來,那個項目還是胎死腹中。
益州省可是虹大集團的根據地,為何還是沒有成功?
原因太復雜了。
說起民營企業開發大型礦山,成功的案例,眼前倒是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余涌的鯤商集團。
他們入股洛邑鉬業,確實是礦產投資的標桿。
但洛邑鉬業前身是國企,也從未完全私有化。
失敗太多,成功太少。
所以,李唐一直以來都對開發沙寨鉬礦沒有太大的興趣。
能成,則順其自然。
不能成,那就賺一筆走人。
把礦權轉讓給國企,成人之美,還能賺一波好印象。
肖永月、劉山龍兩人,都有些唉聲嘆氣。
他們對這個項目還是寄予厚望的,也指望著李唐能夠起到帶頭作用,帶領大家賺大錢。
奈何李唐在他們眼中,已經“舉手投降”。
李唐不認為自己妥協了,或者投降認輸了,而是以一個未來人的看法,審時度勢,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抉擇。
占著茅坑不拉屎,也是一種選擇,大不了把沙寨鉬礦捂在手里,放個幾十年。
沒準以后風向變了,行情變了,這礦權就越久越醇香了。
但是,他覺得眼下鉬礦價格達到頂點,確實是難得的出手時機。
過了這個時間點,想出手都有些難。
“國企,我認為是沙寨鉬業的唯一歸宿。”
他看向了耿飛冉和余涌,“銅都有色集團和洛邑鉬業都是國企,如果你們兩家企業控股,這個礦權的開發,會相對順利一些,也更加名正言順。”
耿飛冉和余涌相視一眼。
他們的心里是有一些竊喜的。
與此同時,兩人之間,隱然間已經有了敵對的意思。
銅都有色集團是徽州省本土企業,在這里根深蒂固,有主場優勢。
洛邑鉬業在鉬礦開發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兩者各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