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王的行為不在李奏計劃之中,好在他和洛泱改出來的這首反詩絕對占了上風,只不過,光王也替他們捅了潁王一刀,幾時向圣上提提,還能讓潁王痛一痛。
此時王守澄、康志睦都“噔噔噔”的上了樓來,王守澄臉黑得像塊石炭,也不知是誰得罪了他。
“啟稟圣上,神策軍已封鎖光王府,只不過,光王母子已經逃了。今夜是除夕,恐怕不方便全城搜捕。”
“逃了光王必是造反無疑”圣上怒了“不好搜也要搜一定要把他給朕翻出來”
“光王造反他不可能只憑一首詩造反,軍中必定有內應。”右龍武統軍康志睦不失時機的提醒道。
黑臉的王守澄瞇縫著小眼睛,咬牙切齒道
“內應之人本將軍已找到,若是能拿來見圣上,那他還能有說話的機會,若是拿不來,反抗者必是謀反之人,本將軍已下令,格殺勿論。”
李奏退在幾位急于知道真相的親王后面,他默默的看著龍椅上那個氣急敗壞的人,心中舒坦
與其留著他們將來作妖,還不如現在就斷了他們的念頭。
不能斷念頭那就斷頭。
原來,阿慕得到光王寫的那首聯句,他和洛泱左看右看,想出了一條連環計。
按照洛泱的記憶,王守澄之后是仇士良,仇士良之后是馬元贄,一代代的權宦掐著皇帝的脈搏往前走。
馬元贄這時還是個二十三歲的內侍,他和十七歲的仇公武二人還是仇士良的跟班。
只怕他們倆做夢也想不到,將來會成為擁立光王登基的大功臣。
有了洛泱的花名冊,李奏可不會手軟。
他先讓阿凜用重金收買了年紀小的仇公武,讓他到王守澄面前去出首自己的頂頭上司仇士良。
說他與光王勾結造反,仇士良恨王守澄打壓自己,準備擇機殺了王守澄,取而代之。
王守澄本來就對仇士良起了疑心,加上仇公武是仇士良的本家心腹,他大義滅親,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要借這個機會除了仇士良。
王守澄、仇士良、光王、潁王,順帶還是無名小卒的狠人馬元贄,統統落入李奏的連環計中。
仇公武怎會讓仇士良束手就擒,到圣上面前去解釋
看到神策軍來,他第一個喊“殺了他”
仇士良聽說全副武裝的神策軍來了,他雖是左軍監軍,可有王守澄大將軍的命令,他哪里能組織得起有效對抗
就連身邊心腹,都正在考慮要不要和他劃清界限。
來抓他的神策軍知道他要造反,也做好了反抗的準備,兩邊神經都繃到最緊,此時仇公武一句撕心裂肺的“殺了他”,兩邊都緊張的拔出了刀。
拔刀即反,格殺勿論。
可憐仇士良此時還沒被圣上看中,培養他成為王守澄的制衡者,空有野心,實力不足,被穿越者與重生者算計,早早命喪刀下。
陪著他去的馬元贄,更是死了個“莫須有”。
仇公武舉報有功,圣上將他放在身邊,做了侍中劉弘逸的跟班小內侍。
這倒是李奏的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