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全自動化的‘工廠中心’之中,被生產成各種零部件或者成品,
乃至于因為多了‘物質轉換儀’這個外掛的存在,
戰艦上的生命培養室,也是開始充能啟動了起來。
那些只要空氣和水分的菌類,都是星辰智腦,想要研究養殖的對象。
而‘它們’的身體,又都會是物質轉換儀的基礎原料。
為什么星辰智腦這么強大,因為戰艦出廠的資料庫中,包含了‘2級科技文明’那些并不十分機密的技術資料,
而作為輔助控制戰艦的人工智能,星辰全盤接收融合了這些知識,甚至在羅文的授權下,充分發揮著它的‘智能化’優勢。
星辰從輔助型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的往自我意識存在的‘智能生命’進化著。
至于藍星上的科技參考價值?
不要說星辰,就連羅文自己,也是多少有些瞧不上,
風能,太陽能,石油,煤炭,這些都是最原始的能源,
況且人類還做不到高效利用。
而人類科技的巔峰,原子能‘核電站’,卻會造成十分嚴重的核裂變輻射污染,
至于‘綠色無污染’的核聚變研究,每每‘捷報頻傳’,面對何時民用商用的提問,卻始終是遙遙無期!
更不要說,人類的能源,
要么是切割磁場,發電,
要么是燒開水,推動蒸汽輪機,切割磁場,然后再發電!
電是什么?
如何儲存電能?
人類的科技,到了現在依然是讓人不甚明了,看不到希望!
2級行星級戰艦,聽起來好像只比地球文明等級,高出了2個等級,
但是其擁有的科技,還有對能量的運用和理解,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直接利用能量,生成防護罩,
發射能量,轉載能量武器,
反物質引擎,沒有所謂的引擎噴射口,而是在戰艦周圍,隨時調換能量沖擊波方位,
反向達到讓戰艦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的目的。
調頭?
不存在的!
至于曲率引擎,也是在噴射能量的同時,在整個能量外殼上,
形成多個‘加速場’!
原理就像是劃船,一個人拿一個船槳,只能往一個方向,
拿兩個船槳,效率更高。
那么裝上一個發動機呢?往前推,人來掌握方向?
要是換上雙螺旋推進,甚至四臺發動機聯動,船頭還裝上槳葉加速呢?
曲率引擎也是同樣的道理,
用能量在前面壓縮空間,不斷牽引戰艦加速!
...
這個夜晚,羅文坐在床上,
很久很久,才慢慢調整好激動的心情,屏氣凝神進入到‘入定’修行狀態。
而頭頂的星辰號,正在為艦長的揚帆起航,去探索宇宙的夢想,在做著各種必要的準備。
納米機器人倉庫漸漸被裝滿,各種原材料也是越堆越高,
那個編號00001的馬克戰衣,已經回爐重造,
換裝了全新的‘1型反應爐’,身體由納米機器人構建,中央處理器,換成了運算更快,傳感器更加先進的碳晶材料,
自帶的通訊模塊,也被更改成了量子通訊器,
當他從流水線出口站起來,活動手腳,不過用了3秒時間而已。
而且模塊化,納米化的設計,基本上都可以收納進一體化的反應爐之中,
雖然反應爐相應的變成了三角形,重量變成了20kg,
但是不論是功能性,還是強度,攻擊力,續航能力,
又或是重量,都比‘馬克戰衣’要強上了太多!
有了第一個,很快就有了第二個,
裂變式的不斷增加著,
而且戰艦資料庫中,自帶的各項配套裝備,也是在‘納米戰甲’充當的臨時工手中,
一個個的被組裝成型,然后啟動,停放到了機庫之中!
隨著生物培養室的進程,生物工廠開始出產‘產品’,菌類,昆蟲,速生植物...,
‘空氣提取儀’,滿功率的運轉,制取氧氣,還有水,
以擺脫戰艦對地面‘資源’的攝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