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春,
以‘星火路’命名的縣道,主要是通往東邊10里外的濰水碼頭,
正式剪彩通車,平坦嶄新的四車道柏油馬路,路邊還有排列整齊有序的高高路燈...!
1931年秋,
在濰縣日報的頭版,上面刊印著一條最新的大新聞,
“泰豐廠將于9月28日,正式在濰水碼頭試航華夏自產柴油動力渡船,希望全縣百姓一同見證這偉大的歷史時刻!”
泰豐廠發展迅速,工人超過了300,
每日下線的柴油機,都是最少10臺以上,
至于濰縣工業的龍頭,或者說泰豐牌柴油機的名聲,在年初時與藤井工廠的同臺競技中,就以絕對的優勢,取得了大獲全勝的勝利。
不管是柴油機的馬力,又或是燃油消耗性,還有構造簡單易于后期拆修保養,
都是以壓倒性的優勢,打敗了藤井工廠的柴油機。
有了這樣光明正大的對比,藤井工廠的經營可以說是江河日下,勉強靠外省的訂單維持著生計。
只是不知道為什么,藤井工廠衰敗已成既定事實,
哪怕全廠所有人員只有50個不到,但是依然每日堅持生產經營,更是對外上門推銷樂此不疲?
“泰豐廠一臺柴油機才賣1200個大洋,性能優異,結實耐用,就連消耗的柴油都更少。他們島國人的柴油機性能不行,又費油又愛壞,竟然也敢賣1200塊現大洋,他們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
“呵呵,島國人就是自視清高,所謂的工業強國,不過也是紙老虎罷了,被泰豐廠打了臉,當然不可能再把價格降到1200個大洋以下了!”
額...,一人一車緩緩開進了濰縣縣城,
羅文沒有觀禮‘星火路’的通車儀式,也不知道這大半年自己不在濰縣,竟然還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只因他孤身一人,前往了華夏各地,
用自己的眼睛和考驗,確定誰才是‘力挽狂瀾’的民族英雄?
沒想到冬去夏至,大半年過去,終于選定了人選之后,
答應給他們提供各式武器裝備,以及后續物資補給,等到革命軍建立好自己的根據地之后,
羅文甚至答應派工程師和技術員,去指導革命軍建立工廠和生產線,以就近滿足他們的需求!
...
嗡嗡,
咯吱,咔嚓,
“東家,您可算是回來了,這么久沒有看見您,我們可都是想念得緊啊!”
“是啊是啊,東家,我們終于又見到您了!”
微風拂面,整個星火工坊都有一種清新自然的氣息在流淌,
而在諾大的生產車間里,卻沒有半點的噪音傳出來,
顯然,隱藏在半舊廠房之下的納米合金,有著極強的隔絕保護效果。
此時正是午飯時間,從車間里走出來的男男女女,每一個都是笑顏逐開,一邊和身邊的同事說笑著,一邊健步如飛的往食堂方向走去。
原本羅文是打算生產‘數控機床’,可惜工廠里有人摻了‘沙子’,
這樣的劃時代產品,當然不可能輕易流向世道混亂的華夏大地。
而全廠500余名工人,生產的都是各種模塊化零部件,這些成箱的模塊化零部件,則會被放入自動組裝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