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之前旁觀者還可以當熱鬧看,這話一出把眾人拖下水,從旁觀者變成了當事人。畢竟東巷也有做小買賣的,然而也只夠糊口,好一點的能讀書也只是啟了蒙。其中做布坊生意的也不少,其中的道理他們最有發言權。頓時場面控制不住,都不用三爺開口,旁邊人的口水都能淹死葛大爺。
慕容九立刻示意阿和將人拉出戰場,幸好阿和也眼疾手快,從激憤的群民手中救出三爺春雨和一個小孩。一行人悄悄進了門,隔絕了紛爭。
慕容九看著背對她們坐的爹,心情復雜,說他沖動,倒是懂得換了一身不扎眼的行頭。想來是又去“體察民情”了;說他周全,竟能在自家門口與人吵起來,還是這等敏感的大事。
又看到跪在地上的小男孩,據說只比她現在的年齡小一歲,看起來卻是瘦弱不堪,頭頂的發整齊是整齊,卻很枯黃。總之一眼看過去,就是一個貧苦男孩。
三夫人冷笑出聲“三爺威武,怎的還讓阿和回來叫人。干脆打上葛大爺家算了。”
三爺理虧,無話可說,但小男孩卻磕了個頭開口了“夫人息怒,老爺只是看我可憐多辯了幾句。”
三夫人見他竟敢開口,于是沉吟“你倒是說說怎么回事。”
小男孩又磕了個頭,才口齒清晰地細細說來“我叫小青,是北方來的流民,上個月來到京都。父母在路上得病去了,幸得慈幼堂可憐,讓小青得以溫飽。老爺與葛大爺在花大娘那里飲茶,小青見老爺言談舉止像極了父親,這才多看了幾眼。老爺見狀臨時考察,小青慚愧,答不上來。葛大爺卻說老爺多管閑事。一來二去就吵了起來。”
三夫人出自南陽李氏,對讀書人有天然的好感,見小青雖然年紀小,說是學問不行,也吃了許多苦頭,但說起話來沉穩得體,還很有禮貌,是個好孩子,不由點頭“事情很清楚了”又看向三爺“三爺可還有什么補充?”
三爺早在旁邊頻頻點頭“我就知道這是個好孩子。”言語間得意極了。
李氏冷哼“確實是個好孩子,比以往都值得老爺吵這一架。”
慕容九無奈,端了杯茶給李氏“阿娘息怒。爹爹外放回來遇見葛大爺時見他說話引經據典言之有物,這才引為知己。多年來在學問上沒少爭論。如今只是見解不同,您生氣不值當。”又向三爺使了眼色,三爺趕緊疊聲應和“是啊是啊,夫人可別氣壞了身子,此后我再不與葛大爺來往了,眼中沒有普羅大眾,沒有貧苦人民,不值得我結交!你看,這小青……”
李氏順了順氣,才推開三爺,看向小青“小青,老爺欣賞你,你可愿留在我宰相府,替老爺分憂?”
小青已經呆了,怎么就到了宰相府,三爺在旁邊提醒他這才回神“小青愿意,謝夫人老爺收留。”慕容九留意到他的稱呼,不禁莞爾,確實是聰明有眼色的。
李氏又看向三爺“既入了宰相府,就該改個名,但如今府里這情況,老爺看……”
三爺秒懂“便用夫人的姓氏罷,也正合適。”李這個姓氏在文人中素來享有盛名,看來三爺已為他做好了打算。
“如此,往后你便是李青,可愿意?”見李青咧開嘴說愿意,便打發下去收拾了。
慕容九正準備告辭,三爺叫住她“母親那邊你可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