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頭的太后正在與秦寧耳語道:“許是因為清心寡欲的緣故,哀家這些年來對吃食這方面一直都興趣缺缺,近年來更是只吃一些粥勉強維持罷了,也讓太醫來看過,倒是開了些健胃消食的藥,但哀家偏連喝都喝不下去,便一直這樣維持著。”
“只是剛剛喝了你做的羹湯,竟突覺開了胃,你是怎么做到的?”
秦寧聯系著太后所說的話,隱約便有了猜測,“太醫是不是說太后腹中有火?”
太后點了點頭。
秦寧于是又說:“太后是否因為太醫所開的藥太過苦澀,于是喝不下去,然后導致了惡性循環?”
太后驚奇的又點了點頭,笑說:“你這女孩,不會還通醫理吧?”
秦寧就說:“這些是基礎性的疾病罷了,尋常吃些山楂開開胃,既免了苦澀,又能治病,當是極好的。”
“至于民婦做的這湯,便有著健胃、暖身、驅寒的功效,等一會兒太后喚個人過來,我將這湯的做法教給她,往后太后想喝了也方便。”
太后一下子便努起了小嘴道:“怎的,你往后便不打算進宮看看我老婆子嗎?哀家想喝,召你進來也就是了,何必那么麻煩。”
“要不,你往后便伺候在哀家身邊吧,哀家收你做孫女。”
太后的這般隨性可愛不由得令秦寧想起了自己在前世的姥姥,因為家中貧困,父母要外出打工,她自幼便是由姥姥一手養大的,等到她上完了大學,姥姥似生怕她離開一般,見天的粘在她身邊。
外頭的世界雖然精彩,但與自己相依為伴二十多年的至親相比,顯然是可以舍棄的,于是秦寧便辭了外頭的工作,搬到小縣城里,和姥姥養了一只小狗,祖孫二人一狗相依為命。
但也就過了兩年,姥姥便得病去世了。
后來秦寧常常想起那兩年,姥姥粘人的厲害,有時秦寧在外頭工作,依然不得不被姥姥喚回家來。
她有時也會感到有些煩人。
等到姥姥沒了,再沒人會這樣粘著她,她就感到特別的空虛。
秦寧看到這樣的太后,想到自己的姥姥,面上越發殷切道:“太后這般可愛,即便民婦尋常有事,也想多看一看太后,只是民婦也是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在看望太后之前,民婦得先做好一個母親。”
她不同于尋常在太后跟前抖機靈的人,說出來的話卻十分慰貼。
太后曉得秦寧還有個兒子,便開口道:“這樣吧,等過了今日,你帶著你兒子過來,哀家好好兒的瞧一瞧,她母親這樣有趣,做兒子的自也不會差了去。”
秦寧自然不會推辭。
二人說話間,時間過得異常的快,不一會兒,這一場壽宴也就結束了。
太后尤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但她曉得天色已黑,秦寧還要趕回家陪兒子,并囑托道:“是叫哲皓罷,這孩子沒有父親的陪伴,總歸是不同的,所以你做母親的,平日里一定要多陪陪他,童年時的經歷對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這關系到他往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太后說這話的時候是想到了自己的一雙兒子,那時候先帝南征北戰,她每日里擔憂的不能自已,便疏忽了對一雙兒子的管教,以至于長大后的文帝和齊王漠視親情,成了個只知道權力的怪物。
秦寧點頭應是,只是在與太后離開后,要出宮的時候,被劉皇后的人給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