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于刀的真實身份是《電影周刊》的主編,本名叫陸小刀。
《電影周刊》是電影行業中最權威的雜志之一,從它敢直接用電影二字當名字就能看得出它的地位。
而能在這家雜志社當主編的,自然不可能是小角色。
陸小刀是電影學院的副教授,教了十多年的書,后來離開學校,來到了《電影周刊》,又做了十多年的主編,可謂是電影圈里資歷、實力都十分強大的人物了。
他同時還是電影協會三十六名理事中的一個,影響力很大。
作為在電影圈里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的資深電影人,他對電影的了解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
也正是因為他的專業性,他從開通了網絡影評專欄后,就廣受網友追捧,被尊為十大影評人之一,每篇影評的閱讀量都是百萬加的水平。
甚至有人說,他的一篇影評,能直接決定一部電影的生死!
而這一次,他寫了一篇《鋼鐵俠》的影評。
從這篇影評的標題就能看得出來,他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并非正面。
“很多人都想讓我寫一篇《鋼鐵俠》的影評,但因為各種原因,我一直到昨天才看到了這部拿到檔期票房冠軍的電影。
說實話,我很失望。
關于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之爭,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很多電影人都想在這兩者間找到一種平衡。
但就像天平的兩端,這兩者永遠無法達到一種絕對的平衡。
不過,我認為只要還在尋找這種平衡,就是一種努力和進步。
我甚至認為,現代電影的發展,就體現在這種尋找探索的精神上面。
然而,就在昨天,我卻看到了一部完全放棄了平衡的電影。
如果讓我來評價,《鋼鐵俠》就是一部完全舍棄了藝術性,轉而用大量膩人的商業元素,堆砌起來的,徹頭徹尾的商業電影。
我并不排斥電影的商業屬性,畢竟一個行業想要發展,是必須要有良性的商業驅動力的。
我也樂于看到電影票房記錄被打破,因為那是電影行業正向發展的體現。
但我認為,凡事需要有個度,一部電影具體想要傳達出什么思想,什么價值觀,是創作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且要慎重考慮。
我同樣不喜歡一些電影里的說教,但一部面向大眾的電影,起碼要傳遞出一種正面的價值觀。
那么《鋼鐵俠》為我們傳遞出了什么價值觀呢?
一個奢靡,浪蕩的富二代武器商,戰爭販子,因為一次綁架,才幡然醒悟,發現武器是用來殺人的,這個邏輯不奇怪嗎?
武器的唯一屬性,就是用來殺人!還有其他的用途嗎?
好,電影中給了我們一個解釋,那就是主角以為自己的武器是用來維護和平的。
開什么玩笑?
武器就是最不安定的因素,居然還想用武器來維護和平?
好,暫且我們認為這種邏輯成立,那么主角幡然醒悟后做了什么事呢?
他為了彌補錯誤,想要關閉武器部門,這是正常的邏輯。
但他轉頭就制作了一個威力更加強大的武器——鋼鐵戰甲。
???
這是在逗我嗎?
為了限制武器的發展,就制造出了一種更強大的武器,這是什么道理?
好吧,可能會有人說,這都是電影里虛構的,不是真的。
那么電影里的價值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