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咣咣當當的又是半個多小時才返回地面。
張平有一種感覺,不是原路返回。
可惜帶著頭套,看不到什么。頭套打開,發現已經是深夜。
院子里的大鐘剛好敲響:凌晨兩點整。
疲憊席卷而來。
剛剛完成轉職的張平六人,忍不住打起哈欠,此起彼伏。
這一天過的,提心吊膽的。
陳穎清冷的聲音飄來:“先將就一下,天亮后可以回家看看,給你們一天的假期。后天早上集合培訓。
對了,回家后記得將自己轉職過程寫出來,越詳細越好。
寫得好的有獎勵,上次有人的轉職過程報告,黃大師獎勵了5000元。”
“哇……”
張平都忍不住驚呼。五千元啊,把自己賣了也才三萬元而已。
六人驚呼之后,漸漸活躍起來,開始相互交換姓名:
最活躍的是張平、黃立軍,還有‘彬彬有禮’的趙斌,最后是比較沉默的少年,周浩。
兩個少女,吳芊芊、馮雪。
兩人都很瘦,十七八歲了,胸口才露尖尖角;馮雪比較黑壯一點。
進入安排的臨時休息點,六人倒頭就睡。
一排六個行軍床,不是很干凈。
大家都累了,嚇的。
36個人,死了30個,而那個黃大師竟然一臉欣喜的說“不錯”。
不過也有人興奮的睡不著。比如張平。
眼睛閉上了,其實是在查看系統,查看說明書,思考科技樹的問題:
雖說轉職成功,力量可達1噸,但并不代表可以完美發揮。
普通成年人,理論上能舉起二三百公斤的東西,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更別說,系統也警告了:現在還不完美。
張平思索著‘說明書’中的內容:
想要‘完美’,還需要一種力量傳遞的機構,也就是需要各種機械結構。
這些結構,可以從系統中選擇,也可以自己設計;更可以從外界輸入些東西,如煉金產物。
可張平能做的選擇,并不多。
外界購買是需要錢的,很多大錢錢才行。
自己設計……設計個錘子喲。
所以,暫時只能從系統這里選擇。
一級科技樹可供選擇的有:連桿系統、風車系統、水車系統、扭力彈簧系統、滑輪系統、絞車系統等等。
此外還有基本的物品,如鐵索、冷兵器之類的。
都是些簡單的、基礎的東西。
“風車系統、水車系統、滑輪系統……看來看去,還是連桿系統簡潔高效。”
思考許久,張平做出決定:
選擇連桿系統,并部分自己設計;一些設計數據等,直接向系統購買。
“點亮連桿系統!”
【叮咚,請宿主選擇。
1,全套連桿系統,可直接使用:價值6000源力+100貢獻;
2,全套連桿系統藍圖,價值60源力+1貢獻;
3,自己設計或部分設計藍圖、或定制藍圖,可提供科學理論、設計數據等,具體價值另算。】
“果然,直接采購實物極不劃算,還是自己設計更好。設計不成功再購買藍圖不遲。”
張平點開第三個選項,首先顯示的是填空題——科學理論或定義。
普通的連桿是最簡單的、最基本的機械,是力的傳遞結構,一般需要連桿本身、兩個以上的鏈接點,通常是打孔。
連桿系統的核心,其實是一連串的杠桿。
杠桿的理論就簡單了:
組成:支點、動力和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理論: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加上支點處的阻力。
理想狀態:給我一個支點和金箍棒,我能把凌霄寶殿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