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劉峰來說,他已經想到了兩種方法可以改善這些問題,當然,最后能不能成功也不一定,還需要他進一步的對這些裝置做到了熟于心,能夠在腦海中模擬裝置的運行才行。
但目前看來,他至少已經有了80%的把握了。
隨著時間的逐漸流逝,兩人一直在實驗室里待了好幾個小時,最終,在天色將晚之前,劉峰自信地笑了:
“馬院士,我聽說M國正在建造最新式的福特級航母,上面運用的也是電磁彈射器;對于M國佬的電彈設備,你知道他們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嗎?”
馬院士卻面帶鄙夷,對于M國佬所謂的電彈設備簡直不屑一顧:
“也不是我馬某人自夸,即便是我這臺1:1的樣機,也比他們公布出來的電磁彈射器指標先進了一倍有余!”
“哦?”劉峰伸長了脖子,洗耳恭聽。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到底哪來這么大的底氣、竟然敢宣布在福特號航母上摒棄他們成熟的蒸汽彈射器,改用并不成熟的電彈,但在我想來,除了追求高科技以外,這里面一定有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想要從他們的國會騙取經費而已。”
“而且,據我所知,他們的彈射器現在面臨的問題,比我們的大多了。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里面我總結了4大問題。
首先,M國人嚴重低估了電彈給航母帶來的工作量和維護負載!正因為此項原因,前不久,我聽說他們的福特號航母,因為電磁彈射器的緣故,改變了原有的設計、擴展了相關空間,折騰了許久!
其次,是彈射應力的問題:M國人原有的設計指標,覺得采用電磁彈射應該可以有效降低飛行器彈射時的結構應力負載(即前文中討論的g值),但在陸地上實際測試中,F/A-18艦載機的主結構應力負載是增加了的。
緊接著是電彈的獨立維護:他們的電彈維護設計方式問題很大,就在前不久,M國海軍發現,他們的福特號航母設計,無法隔離某一條彈射器進行獨立的檢修,嚴重降低了系統的可靠性和運作能力。
最后就是可靠性問題了:目前我們的樣機故障率是200分之一,也就是200次彈射就會出現一次問題,而M國人公布的電彈數據,卻是100分之一,100次彈射就有一次故障,距離其設計的目標4166次還差的很遠!
當然,這些大部分都是他們公布出來的數據,經過我們的人確認,或許和事實有不小的出入,但也不會相差很多。”
聽著馬院士自信而又不屑的語氣,劉峰忽然想起了一句話
——“領先就要領先M國!”
這是馬院士在之前綜合電力系統研制成功的時候說出來的一句話。
自信、霸氣!
恐怕也只有這樣的國寶級科學家,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了吧!
馬院士在科研上的努力和天賦,對敵我雙方最前沿研究的如數家珍,不得不讓人佩服不已,并且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