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在數學上無解,但如果運用經濟學的觀點,或許能解釋得通。凌風認為向兩人借了1000枚鐵餅,就產生了1000枚鐵餅的GDP,如果如數還回去,就又產生了1000枚鐵餅的GDP。這一借一還,就應當創造了2000枚鐵餅的GDP。
在這2000枚鐵餅的GDP總值下,凌風借的時候已經貢獻了1000枚鐵餅的GDP,現在先還了20枚鐵餅,既又創造了20枚鐵餅的GDP,離本該創造的GDP總值還剩980枚鐵餅的GDP。在付賬人江秋艷時,又創造了970枚鐵餅的GDP,那么就差10枚鐵餅的GDP沒有完成了。
而差的10枚鐵餅的GDP,就在凌風的手上——他手上還剩下10枚鐵餅,只要把這10枚鐵餅還回去,就把差下的10枚鐵餅的GDP,給填上了。
如此,題解!
聽到凌風要開始講解這道題術,汪真馬上聚精會神起來,生怕錯漏了任何字眼。就連首席座位上的族人長老們,也都豎起了耳朵。
今天的少爺,煥然一新,帶給了他們太大的驚喜的神秘了,長老們個個激動不已。
而族人弟子們,尤其是年輕一輩,剛開始對凌風“重新做人”抱著鼻嗤的,以及對他“重振家族,再拯人族”的誓言更是完全不信。這會見這個少爺,竟然把林大川這樣來勢洶洶的一號人物,給揪倒、震住,已經顯露了驚人的才智,的確與以前的那個少爺,有了判若兩人的區別。年輕的族人們,全都換了一個態度,洗耳恭聽的態度了。
聽到凌風再次爆出新穎的字眼,一會“經濟學”,一會“增發貨幣”,跟之前的“公式”、“金融”如出一轍,都是林大川聽都沒聽過的詞匯。
剛開始,他還覺得這些新詞匯,有點標新立異、博人眼球之嫌。但不知為何,被凌風的題術難倒之后,現在聽凌風的嘴里一再爆出這些新詞匯,反而感覺有一種高大上的錯覺,就是感覺很高級,很有學問。
林大川對凌風的印象,頓時又加深了幾分。
“增發貨幣是一門大學問,這里面要考慮很多的因素,比如經濟總量,人族對商品的總需求度,以及每戶人家的購買力問題。”站在首席座列前的凌風,開始來回走動著,他在琢磨著怎么把經濟學、GDP這些概念,先拋出來,讓林大川他們理解了,才能解答那道題目。
凌風一邊走動,一邊說教道:
“在算貨幣發行量時,還要核計外面流通的錢幣總量,錢莊存款總量,還有放貸錢幣總量,以及還有購買力的錢票總量,這是一道極為復雜、深奧的數理題,不僅難度高,而且工作量很龐大,不是一個人就能輕易完成得了的。另外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錢幣不是你們刻板印象中的錢,只能買東西的錢,它其實是一種貨幣,還有其他妙用。并不是貨幣發行越多越好。發多了會引發通貨膨脹,發少了會降低了生產的積極性,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做到恰到好處、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
林大川聽得頭大了起來,一方面是凌風又爆出了不少新穎的字眼,另一方面他提出的種種因素是出于什么原理,完全是聽不出根據。更重要的是,凌風的話里,透出了一種新的觀念和思想,是他從沒想過的。
隨行而來的三人,早已聽糊涂了,尤其是汪真,滿臉的問號,最后他忍不住問凌風道:“冒昧問一下,聽了半天,我沒聽明白,你說的這些跟剛才的題術,有何關連?”
“這么明顯的關連,你竟然沒有聽明白?”凌風拔高了聲線,“剛才那題術,不是問你還有10枚鐵餅哪去了嗎?現在我跟你講,咱們增發多少鐵餅才合適?這就是關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