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利用螃蟹賺了2500多塊錢,家里蓋房花了800塊不到,留給趙梅700塊,還債用了些,手里還剩800多,根本不缺錢。
且就像他說的那樣,1986年的高校不僅不收費,還有補貼,他如果沒記錯,高校開啟收費模式是在1989年,和他關系不大。
“帶著吧,有值錢東西傍身,可以救急,總歸是好的。”趙梅不聽,而是拿過了路行遠手里的手表,將它和厚厚的一沓大團結放在一起,準備縫進路行遠的布褂中。
“一個人在外面,遇事不要強出頭,錢要省,可該花的也得花,遇到好的姑娘,就一心一意對人家,不要一股小家子氣。不用擔心家里,媽再沒本事也把你們4個帶大了,再帶幾年也不成問題。”暗淡的煤油燈光下,趙梅一邊熟練的穿針引線,一邊叮囑著一旁即將遠行求學的路行遠。
趙梅的諄諄教誨,讓兩輩子加起來快70歲的路行遠差點淚崩,趙梅對他們兄妹四人的付出,永遠是行動大于言語。
路行遠猶記得,91年水災時,他家泡在水中的泥坯房子轟然倒塌。
在那個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的時候,趙梅和村里許多男人一樣擼起袖子,卷起褲腳去一處處的水洼地去抓魚販賣,有兩次差點步路建國后塵。
洪水褪去后,趙梅又奔向灌溉渠上的碼頭,踩著獨木板幫人從船上往岸上背水泥,水泥5分錢一包,每天百十包的水泥可以賺4、5塊錢,但一天下來背駝了,人也變成了泥人。
趙梅就以這種方式,讓路行遠年底回老家時,住進了泥磚混搭的新房子。
而當時的路行遠卻毫無敬畏,他依舊是躺尸看書,見識過首都繁華的他,直覺的不過是另一間土坯房而已。
念起上輩子的作為,此刻的路行遠恨不得扇自己一耳光,等情緒稍微穩定后,才道:“媽,我知道了,家里有什么事,記得讓老三給我寫信,我到了后也會寫信回來,把學校的電話告訴你們,等村里通了電話,以后可以給我電話,這樣方便。”
想到家里還有二大一小三個性格極不穩定的弟妹,路行遠又道:“媽,欠學校的錢我都還了,正陽、清婷還得送學校讀書,清瑤到了明年也得送去讀書,國家都施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了,說明以后不讀書真的不行。另外,平時家里也買些雞鴨魚肉,不一定非得過年過節時才買,正陽他們都是長身體的時候,只有吃肉才有營養。”
“行,媽記著。”趙梅答應后,低頭將針線咬斷。
臨行前的包裹收拾妥當,母子倆又說了會話后吹滅了煤油燈,可也就四五個小時的時間,兩人又匆匆起身。
遼遠市沒有去往燕京的火車,路行遠得去蘇省省會金陵搭火車北上,這一路先是遼遠到金陵,接著是金陵至燕京,且還有豐谷鄉到靜A縣這一段沒有交通工具,沒有人煙的路。
“媽,別送了,快去睡會吧,離天亮還早著呢。”早飯后,路行遠背起行囊的同時,極力勸說著要送他到村口的趙梅。
“我也睡不著了,就把你送到村口。”趙梅依舊堅持著。
兒行千里母擔憂,而她的兒子要去的地方離家何止千里,她怎能不擔憂,如何才能不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