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后期的一萬塊,雖然不像前幾年那么駭人聽聞,但也足夠讓人震驚了,李德江顫抖著數錢時,路行遠雖覺得好笑,但也是激動的不行。
1986年的一萬塊能干嗎?
1986的北冰洋汽水1毛錢一瓶,豬肉市場價1元9角左右一斤,24K的黃金每克40多元。
1986年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71元,但這個數據懂的都懂,何況現在正處于通貨膨脹時期。
此時,如果路行遠愿意,他甚至能拿著這13000多塊錢買一間小的,偏遠些的四合院。
總之,1986年的金魚胡同口,揣著13000多塊錢的路行遠、李德江兩人全部激動不已,只不過一個顯眼的激動,一個是內里激動,表面波瀾不驚。
“路哥,我們現在怎么辦?”手足無措的李德江已然激動的失了方寸。
路行遠先是遞了支煙給李德江,好平復他的心情,隨后才拖著下巴,邊想邊說道:“家里不還有100多件么,先把手里的處理完。之后,我想你再跑一趟深圳,黃海那邊還有10幾個編織袋呢,挑挑揀揀的,怎么也能再選出個兩三百件好的出來。”
路行遠思忖著說完,又提醒李德江道:“你比我還大著幾歲呢,以后別叫哥。”
“你比我有本事,所以我喊得真心誠意。”李德江搖頭拒絕了路行遠的好意。
“算了,不說這個了,先把我答應你的事做完。”
哥啊弟啊啥的,一個稱呼而已,路行遠不愿多糾結,而是在李德江不解的目光中數起錢來。
不一會,路行遠將數好的一沓錢遞給李德江:“我算過了,我們從深圳帶回來的裙子,除去又多出來的幾十件修不好之外,全部賣完后的總收入應該是17724塊,你拿2成利潤便是3544塊8毛,這里是3500塊,收好了。”
“這,這。”看著路行遠遞來的厚厚一沓大團結,李德江瞬間語無倫次起來。
路行遠將錢往李德江懷里一塞:“別這那的,該你的,你就拿著,未來的日子長著了,別為了些小事婆婆媽媽的,家里的100多件我還指望你幫襯著賣呢,我可來不來了。”
燈光下,雙唇緊抿的李德江不停的點著腦袋,第一次有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沖動。
路行遠可不了解李德江的心里想法,他只是覺得這是別人應得的。
而且,接下來的很多事,都需要李德江一個人去完成,他做的只不過是讓別人的付出,有一份該得的回報而已。
“分贓”結束,路行遠載著李德江到前門后,兩人開始分道揚鑣。
揣著幾千塊錢的李德江回到家,受到家人熱情接待不提,路行遠在與李德江分別后,沒回燕科院上晚讀,而是蹬著自行車拐向了燕京傳媒學院的路上。
他欠著就讀燕京傳媒學院播音系3年級學生陳紅的八十幾塊錢呢。
雖說他能從陳紅的衣著上,看出人家不缺錢,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事。
何況他這會身上還揣著近一萬塊錢,不還說不過去。
至于錯過的晚讀,路行遠覺得應該還好,畢竟是第一次犯錯,而且他最近的文化課表現良好,輔導員韓訓應該不會太過為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