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哥,我覺得明年賣完這最后一批束身裙,我們也去搞磁帶、電子表、隨身聽,這些好賣的很。”
“不成,搞衣服這些小商品被逮了或許事情不大,但要是通過深圳臨海區,把外面的電子產品帶到國內,按你個投機倒把,破壞市場罪是鐵定的,你既然跟著我,我指定不愿看著你進去的。”
路行遠先是否定了李德江的提議,接著又寬慰道:“束身裙如果沒了就沒了吧,這玩意好仿造的很,明年就算國營廠反應不過來,應該也會有很多小廠仿造,能讓我們賺了小2萬塊錢,我已經很滿足了。”
李德江倒賣電子商品的念頭一起,路行遠瞬間就給按了下去,倒不是他膽子小,而是賺錢的路子多的很,沒必要拿自己的人生冒風險。
這年頭倒電子產品確實賺錢,倒爺也確實猖狂,接下來的幾年,無論是私倒還是官倒,更是猖狂到了極點,成了國家經濟史上無法抹去的一段。
后世甚至有不少年輕人談及這段歷史,還津津樂道,崇拜不已,甚至給這幫人加了“爺”字輩。
但真正經歷過這個年代的人多少都清楚,真正從倒爺身份成功上岸的也就那么幾個。
倒爺最終的結果,就是官倒的鋃鐺入獄,私倒的要么因為一夜暴富,一夜淪為乞丐心態失衡,泯滅在時間長河中。
要么倒到最后成了真正的騙子,最后傾家蕩產一蹶不振。
要么便是倒在了倒貨的路途上。
真正有腦子的人,早就利用賺到的第一桶金成功轉為了正經商人。
路行遠賣螃蟹,賣衣服也算倒賣貨物,但這樣的倒賣,就好比家里的菜園菜太多,吃不完,拿去市場販賣。就算在嚴重一些,被抓被逮了,最多沒收財務所得啥的,不至于囫圇進去。
不過要是量太大,引起市場波動那就難說了。
而路行遠的下一個賺錢計劃,或者說,他自己認可的第一桶金,大概就會因為量大從而產生一定的風險。
但這個險他覺得得冒,因為一旦成功,他就可以脫身上岸了,雖然他“涉水”并不深。
一念到此,路行遠問李德江道:“我讓你向黃海打聽的氨綸面料,你打聽了嗎?”
“啊,對,問了,他們那小廠沒本事生產氨綸,都是從外面買這種面料,不過這種面料用的很少。黃海還好奇你怎么懂面料呢,我說你是首都的大學生,他才恍然大悟。”
想起路行遠在他南下深圳時,特意交代過的事,李德江雖不解,但還是記在了心里,這回也把黃海的回答帶了回來。
“路哥,這什么氨綸的,是干什么用的,也是做衣服的?”回完話,李德江十分好奇的問路行遠。
“做褲子用的,不過這事不急,我還得再想想,等過完年再說。這會先去吃火鍋,朱大腸他們估計等急了。”
路行遠跺著腳說完,領著李德江直奔老楊菜館。
老楊菜館,趙國章三人已經開吃,路行遠也不嘮叨,拉著李德江便動手。
同學是同學,生意伙伴是生意伙伴,這一點,路行遠分的很清楚,他從不在同學面前談及販賣裙子的事。
幾人悶頭一陣猛吃,緩和了身體上的涼氣后,才端起酒杯開始你儂我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