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遠,豐谷鄉的高材生,好樣的,走出去也不忘建設家鄉。”齊鄉長伸出手一臉微笑。
“應該的應該的。”看著雙手緊握住自己的齊鄉長,路行遠一邊笑著應付,一邊讓大妹拿碗倒茶。
齊鄉長擺手笑道:“茶就不喝了,一起去二道橋看一看吧。”
“也不瞞你,路支書過來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我當時連飯都吃不下了,二道橋困了路家村幾十年,這顆釘子不拔,這氣難咽啊。”
路行遠沒轍,只好回房間穿鞋穿衣,“河邊涼,把綠大衣穿上。”趙梅叮囑道。
臥室應了聲后,路行遠脫了夾克,披上了軍大衣。
出了臥室,即使穿著綠大衣的路行遠,也與堂屋中人的穿著明顯不一樣。
還未扣上的軍大衣里面是灰色V領線衣,雪白的襯衫清晰可見,腳下蹬著的內絨黑皮鞋油光锃亮,西服褲因為秋褲的加持貼身緊繃。
出了路家門,拐上二道橋方向,早些年用來煉鋼的十幾米高的大土窯映入眾人眼簾。
往前走了兩三百米,土窯背面緊靠河邊的一側傳來稚嫩的喝罵聲,幾人往前多走了幾步一瞧,路家村大大小小十幾個孩子圍在一起吵鬧著。
“廣平啊,孩子的教育不能全指望學校,家庭內部教育也很重要,這一點你得多給鄉親們說道說道。”
路廣平還沒開口答應,路行遠先尷尬了,被十幾個孩子圍在中間,還在互相拉扯的兩同齡孩子,其中一個就是她小妹路清瑤。
“大伯,我們打仗,路清瑤把爛泥甩我臉上。”
路行遠剛要呵斥小妹,與路清瑤拉扯著的小男孩甩開路清瑤,拖著兩條“黃龍”來到路行遠身邊告狀道。
這孩子是哪家的,路行遠也不清楚,但還是笑說道:“去家里告訴二奶奶,讓二奶奶晚上揍她。”
小男孩倒騰著小短腿往路家跑去了,路清瑤想攆,但被路行遠一把拽到了身邊。
“這是你妹妹?”齊鄉長有些尷尬道。
路行遠拽著路清瑤笑道:“嗯,家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這是幺妹,皮實的很。”
齊鄉長摸了摸路清瑤的小腦袋:“小孩子活潑點好。”
路行遠還能說啥,微笑以對唄,好在二道橋就在幾人邊上,容易轉換話題。
東西向的兩條灌溉河上的橋由四塊木頭拼成,用腳一踩,中間的連接處發出一陣晃蕩,不用多看,這橋走是走不得了。
“路行遠,你在首都上學,見多識廣,你認為這橋應該修成什么樣的?”
“拱橋吧,寬度四五米足夠了,老百姓未來富裕了,開輛小車也能過。”
路行遠說完,又試著道:“到時如果再把河兩岸規劃平整,把路家村后莊安置過來,后莊變前莊拱衛鄉里,對面又是鄉小學,我覺得要不了十年,這里應該會形成新的集市。”
“不虧首都上學的高材生,看的比我們遠多了。”齊鄉長贊道。
老百姓有小轎車,安置一個莊子這些,齊鄉長是沒怎么敢想的,路行遠的一番話算是給他開了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