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蠻,你這書讀兩年了吧,什么時候讀完?”
“早著呢,還得讀5個學期,兩年半呢。”
“大蠻,都傳年后你要辦喜宴,家里缺桌子凳子,和正陽去家里拿。”
“好的,好的。”
“大蠻,一轉眼你都十八了,書讀兩年差不多就夠了,趁你媽年輕,還能抱動孩子,早點取個媳婦生兩孩子才是正經事。”
“二嬸,結婚不急,城里二十好幾歲沒結婚的多著呢。”
路行遠與路家長輩的口水仗陸陸續續持續到了晌午才算大致結束。
歇下來后,他問陪他坐在外面的陳安道:“二姐夫,孩子名取的啥啊,我這個大舅舅到現在還不知道呢。”
“大蠻,你這個舅舅幫取一個吧,我好歹還念到小學四年級,你二姐夫還不如我呢。”
拜年的人走的差不多后,王子慧老兩口床上躺了不大一會的路玲又掙扎著起了身,抱著孩子在屋里聽見了路行遠的話,便順嘴說道。
“大蠻,你二姐說的沒錯,你幫孩子取一個吧。”眼看路行遠搖頭,陳安便附和路玲道。
路行遠無奈,只好點著腦袋道:“那我想想。”
不大一會,路行遠眉頭一展,開口道:“我看就取個單字平吧,你們這兩年日子過的坎坎坷坷的,希望這孩子未來是一切都平平安安,一切都安安穩穩。”
至于姓啥,路行遠沒說,姓路也好,姓陳也罷,都是該路玲兩口子商量的。
“平,路平,平好,一輩子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
沒有商量,直接讓孩子姓了路的路玲,輕聲沖懷里的孩子喚了兩聲,“平平,平平”后,臉頰往裹著孩子的抱被上一貼,嗚咽著抽動起了雙肩。
見路玲想起了傷心事,趙梅幾人都勸,王子慧拍著路玲的后背道:“乖孫女,可不能上火啊,孩子還得吃奶了,日子慢慢總會好起來的。”
王子慧這一安慰,路玲更是悲從心來,哭聲更大。
屋外的路行遠坐不住了,點上一支煙,眉頭深鎖著對身旁的陳安道:
“二姐夫,我看這樣吧,藍橋鄉那邊的地,只要是你們的,你們該咋種咋種,你家老大要是做啥出格事,你們當時先讓著,回來后給我打電話,我就算人在燕京,也有辦法對付他。”
“至于戶口調回豐谷鄉的事,你們也不要著急,我臨走時,肯定幫你們安排妥當。”
為了這個堂二姐,路行遠覺得是時候放下面子去求求人了。
他相信這點小事無論是鄉里的齊鄉長,還是宋剛這位已經調去了縣里的公安,應該都能幫著解決。
“大蠻,那就謝謝你了。”老實巴交的陳安憋了半天終于開口。
安撫好路玲,趙梅、李桂蘭陪著王子慧開始準備中午飯,路行遠則和路建軍、路長貴商量初三的宴席要請村里哪些人。
他考取首都的宴席一拖拖了一年多,再不辦就真的說不過去了,當時村里有不少人家是出了些錢支持的,包括鄉里的領導都給捐了一些錢。
“媽,外公、外婆、大舅、二舅,小舅那邊要去說一下不?”趙梅端著盆洗菜時,路行遠問道。
“他們就別喊了,天這么冷,又是這么遠的路,跑來跑去干什么,等你畢業了再給他們辦一桌。”趙梅頭也不轉的回道。
趙梅發話,路行遠便把名單上的三個舅舅名字給劃了。
想著去年沒去三個舅舅家拜年,今年這么一鬧估計也夠嗆能去,路行遠自己都覺得挺無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