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裝模作樣地掃視了一圈后,隨即撫須道:
“既然殿前無人質疑。那就準了魏征所言,將那神猴禮教一番,若無出格之舉,朕就親眼瞧瞧這個來自于西域的我朝祥瑞吧!”
有了天子圣裁,牛棋入宮之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當天午后,他就在大雄寶殿見到了傳說中的千古一帝李世民。
對于這個傳奇皇帝,牛棋猶豫了半晌,終究還是鄭重其事地行了一個稽首禮,而未以人臣之禮相見。
對這一點,他還是認知十分清楚的。
畢竟,他現在代表的是一種仙界象征,走的道路,又是一條求仙問道之路。
所以,即便是見到了真正的人皇,他先行以稽首禮相見,已經足夠給足了人皇作為人間天子的面子。
反倒是李世民,看到牛棋果然一副神猴模樣,但卻言行舉止完全就像一個飽讀詩書的儒士,不僅彬彬有禮。不卑不亢,而且目光也沒有一絲左顧右盼、抓耳撓腮之猴氣,不由得第一印象就興趣倍增,好感叢生。
至于禮數問題,在他作為一個人皇看來,那就更不是什么問題了。
就像對牛彈琴,你能對一個猴子嚴加指責,說他對皇帝不能如此大不敬嗎?
這,就是李世民在面對牛棋時,最真實的心理。
在居高臨下的所謂噓寒問暖了一番之后,感覺作為人皇的禮數已到,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跟一個猴子去搞什么坐而論道的雅事。話鋒一轉,便將會見馬上轉到了他最感興趣的棋局上來。
“風聞神猴自西域到我大唐不幾日,竟在長安城中連連擺擂設戰,至今未嘗敗績、如此神乎其技,實在驚人耳目。朕御前恰好有一位國手,成名以來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神猴,可愿與朕這御前棋待詔一戰乎?”
牛棋一聽,腦海中,馬上便浮現出兩個名字來:
劉仲甫,王積薪。
放眼幾百年,整個大唐,前有劉仲甫,后有王積薪,堪稱是有唐以來最為頂尖的兩大國手。
尤其是劉仲甫,在剛剛闖蕩江湖時,就曾打出驚人的“奉繞天下先”的旗號。不管是誰,對局之時,一律以“讓先”棋格對局。
對于這樣的圍棋傳奇人物,牛棋自然也是心生向往,渴求一戰。
兩邊都是求戰心切,自然一拍即合,當即二話不說,李世民更是直接移駕司禮監待詔室,親自在棋局一側觀戰。
不過,臨到對弈時,卻發生了一點小小的糾紛。
因為有“奉饒天下先”慣例,而且劉仲甫也早就不是什么江湖浪人了,且不說他已經被舉世公認為大唐第一高手,而且現在還是御封的棋待詔,甚至可以說代表的是皇家顏面。
所以,劉仲甫來到一尺棋枰前,一坐下便要堅持以“授先”棋格才肯與牛棋對弈。
而且,在他看來,“授先”,對一個猴子而言,已經是足夠的尊重和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