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知何時,他竟然在出洞口處,插上了一根樹枝做為標記。他撿拾而來的東西,便扔在此處。
正當周天莫名其妙時,堯帝卻忽然出乎意料的又是一個轉身而去。
沒過多一會兒,他便又肩扛手提,弄回來了一堆樹枝藤條。
如此反復,眼看著長長短短的樹枝、藤條和干草,堆積如山,堯帝似乎這才心滿意足,圍著他的成果看了兩圈,一屁股坐在地上,抬手揩拭著滿頭的汗水。
大約感覺自己休息得差不多了,堯帝在周天莫名其妙的注視下,虎地站起身,開始分揀出長長短短的樹枝,在他以為的洞口旁的山崖下,一心一意地架構起來。
他要做什么呢,結廬而居嗎?
沒想到,接下來堯帝的所有舉動,還真應驗了周天的猜測。
在以長長短短樹枝,搭建出一個茅屋的大致框架后,堯帝不知在嘴里嘀咕著什么,又開始低下頭,專心致志地拿起一把把干草,熟練地編織了起來。
看他輕車熟路的樣子,這樣的活路,他似乎沒有少干。
于是,周天也不由得被他感染,索性轉過身來,跌足而坐,靜下心來作壁上觀,看看他最終葫蘆里要賣什么藥。
很快,堯帝便將一束束干草,編織出一根根有長有短的草繩。長的足足幾丈,短的則尺許。
放下草繩,堯帝便開始轉而對付起地上最后的一種東西——荊棘和各種藤條。
直到這時,周天才算真正看清,他的確是要造一座房子,然后在這個可能已被堯帝認為的圣地之旁,結廬而居。
結廬而居,所為無外乎有三:
其一,因為需要或者某種宣示,離群索居。
其二、被驅逐,被放逐,而不得不遠離人群,隱居某處。
其三,感悟人生,思考人生。
現在看來,幾乎不用做任何判斷就可以判定,堯帝此番的結廬而居,一定就是第三種情況:
在他自己脫困而出后,他需要一個人以這種形式,好好的想一想。
不過,這種“想”,如果上升到悟道這個層面,這結廬而居的時間,可就很難說了。
短的話,也許幾天,甚至是頓悟,一瞬間便可完成。
長的話,十天半月,三年五載,甚至是終其一生,都有可能。
當然,對于堯帝本身就自帶使命光環這樣的人物,即便他想結廬而居長一點,估計也是不可能的。
看到這里,周天默默獨自點了點頭,隨即緩緩起身,心中生出了一絲去意。
結廬而居,對于堯帝而言,無論結果如何,這對他而言都將是一次升華,一次涅槃。當他結束結廬而居生活,轉身而去的剎那,此堯帝必然已經是彼堯帝了。
因此而脫胎換骨的堯帝,將引領著他的族人也就是未來越來越壯大的人族,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