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找到更好的材料,就可以沿著這條思路開發出其他衍生武器,刀棍棒,尤其是弓箭等。而這些武器,首先就讓他的這些“看守”學會使用,然后再發展到整個氏族。
看到木槍還可以這樣用,陶的眼睛第一個鼓起來。
周天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這樣拿著,木槍就變成投槍了。”
也不管陶怕成什么樣子,他一把將他從地上拉起來,又從頭到尾示范一遍,然后將木槍往他手上一塞,指了指剛才的那棵樹。
木槍扔出去后,周天并沒有看它是不是投中了目標。
陶只要把槍投出去,就是偉大的勝利。
他沒有看錯陶,他成了周天心目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了陶的榜樣力量,十八勇士很快每個人都照葫蘆畫瓢,膽戰心驚地把槍投了出去。
一次,兩次,十次。周天在一旁看著,沒再做任何動作。
這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打擾他們。
看他們現在,從懷疑,驚慌,無可奈何,然后到驚喜,端詳,大喜,一步步不就這樣走過來了嘛。
忽然,老黑停下來,舉著木槍嗬嗬嗬連呼三聲,望著周天撲通一聲撲到在地。
訓練結束,看來他們已經發現了木槍的妙處。
他們無以言表,只能又是普通一聲,真是乏味。周天想著,慢慢轉過身,輕輕喊了一聲淘淘,“走,咱們現在就去捉野豬,回去就給你骨頭啃。”
說話的當口,周天其實在心里想問題。
為什么他一直都找不到一個方法呢?
他想,如果有一天這里所有的人,都不再高高地仰視著他,每天和他有說有笑,常來常往,那該有多好呀。
一進森林,淘淘的兩只耳朵便豎了起來。
周天彎下腰,用手在它身上揉了揉,感覺它渾身的肉不再那么僵硬,這才重新站起來打量四周。
淘淘到底還是小家伙,緊張著哩。
要找野豬,好像只能在林子里找。可他還想先去草原看看。
上次在草原,沒有看到有野豬,但他發現了比野豬更好的東西。
比如駿馬,大壯牛,梅花鹿。目前居住條件,馬和牛就算了,可那個鹿,周天非常想弄一頭看看。鹿茸大補,又能入藥。鹿血滋養,可以改善一下生活。這些都是書上看到的,但并未真正吃過。
“我們,不停,先到草原。”周天想著,話就對著老黑說出來。
雖然知道老黑他們不會聽懂他的話,但每次周天還是不由自主地要跟他們說話。
沒辦法,這也算是習慣成自然。聽得懂就聽,聽不懂就當自言自語。盡管如此,但周天每次還是下意識地講說話方式,調整到了與后世幼兒園小朋友交流時的語言模式:
短句,盡量簡潔準確,盡量選擇單音節。
也許他總是心存僥幸吧——
他想,就算填鴨,他每天反復不停地說,只要自己不厭煩,一千次,一萬次,總有一天他們就會慢慢聽得懂他的這些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