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之前的猜測是對的,要孵化和繁衍出這么多的巨型昆蟲,那么水域的面積必定不會太小。
人眼的視力是有極限的,飛行器攀上萬米高空,那么能過濾掉絕大部分小池塘,小水潭,小河流之類的水域。
能被他看到的,必定是中大型的水庫或者湖泊。
立足于駕駛層,韓元沿著控制層的鋼化透明玻璃四下尋找著水域。
他尋找水域的地點也是有依據的。
繁衍巨型昆蟲的水域必定不會離蟲窩出現的地方太遠。
因為那些巨型昆蟲并非所有的都帶有翅膀能飛,絕大部分都是陸地爬行生物,即便是爬行的速度相當快,但也不可能日行萬里。
而且這些巨型昆蟲的數量及其龐大,一旦集體行動起來,鋪天蓋地的。
即便是模擬空間內的衛星還做不到全面監控整顆星球,但現實世界的地球是可以做到的。
可據韓元了解的消息,目前還沒有那個國家發現這些巨型昆蟲在地面行走的痕跡。
每次發現這些巨型昆蟲的時候,這些蟲子的規模都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了。
這才是讓韓元感覺最蹊蹺的地方。
如果說他發現不了這些巨型昆蟲到底是怎么潛度到蟲窩的,那么有無數監控衛星以及軍事衛星的現實世界怎么都應該能看到。
然而事實上是,華國和米國曾經都調用過偵查衛星專門監控一片土地,試圖找出這些巨型昆蟲遷移的痕跡,結果卻是不了了之,沒有發現任何的痕跡。
這讓韓元感覺很奇怪,如果說這些巨型昆蟲是在水中繁衍出來的,那么在前往固定點的時候,必定會鬧出動靜。
而現代化的高精度衛星,能做到看清楚地面上十厘米的物體,不可能看不到這些巨型昆蟲遷移的痕跡。
沿著飛行器控制層周邊的玻璃走了一圈后,韓元將目光鎖定在一處水域上。
從萬米高空中看去,這是一座大型水庫,坐落于崇山峻嶺之中,周邊都是樹木,郁郁蔥蔥的。
水域面積很大,符合繁衍巨型昆蟲的條件,更關鍵的是,這個大型水庫距離泰山周邊的新老蟲窩都不遠。
以韓元的判斷,這處水庫距離之前他消滅的那個蟲窩大概在六十公里左右,而距離新出現的蟲窩也只有五十公里左右。
再加上地處深山中,附近全都是參天大樹,很適合隱藏生物。
另外,這是個死水庫。
也就是這個大型水庫是沒有河流相連的,里面的水,不會流動,不會更換。
除了蒸發和降雨,沒有其他途徑補充和損失水源。
而這點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很符合昆蟲繁衍的條件。
就像蚊子的幼蟲一樣,雌蚊卵產在水里,一二天后就孵化成幼蟲。
而幼蟲經過四次蛻皮變成蛹,蛹繼續在水中生活兩天,即可羽化成蚊。
而在蚊蟲孵化,從幼蟲進化成蚊蟲之前,雌蚊產卵所選擇的水域,定會是流動性不強的水面。
河流小溪這種地方,因水流太劇烈,并不適合蚊蟲的繁衍。
相反,那種降雨形成的積水坑或者水洼等地,更適合蚊蟲的繁衍。
當然,除了這個死水庫外,韓元還確定了他需要尋找的另外兩處水域。
一處是黃河。
還有一處是一個有數條河流相連的湖泊,有流水從上游進入湖中,而后又從下游奔騰出去,面積比死水庫更大。
畢竟是外來物種,繁衍習俗是否和地球原生物種一樣韓元也不確定。
這些東西,只不過是他結合初級生物知識信息以及昆蟲的生活習性分析出來的。
是否有效,是否能依舊這些找到蟲巢,他也不敢肯定。
說不定真正的蟲巢并不在水域,而是在外星,在月亮上,甚至隱藏在地殼中都有可能。
不確定,所以更要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