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小型的,有些是大型的,有些能適應二進制,有些能適應三進制。
不同種類的設備,在結構上是有著區別的,有些區別甚至差異大到了可以用萊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飛機和現代飛機相比的地步。
韓元不知道sc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設備系列這個名字到底是發明這個設備的文明定義的,還是這個系統后面自己定義的。
但在傳
遞過來的資料信息中,的確有不少種類的科技信息中,單種科技信息是有著不同類型的科技資料的。
從這一方面來看,應該是這個系統后面自行整理的。
如果某一天,華國的殲系列戰機被這個系統收錄了。
那么顯示應該就是hg殲滅戰斗機
而里面應該就包含了從j10到j20甚至是j30等所有的戰機。
按照這種劃分,只要科技沒有突破等級限制,比如初級突破中級,中級突破高級,那么這一個系列的東西就是全部包含在里面的。
至少從目前韓元從接收到資料信息中查看,的確是這樣的。
sc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設備是一個系列的設備,而他挑選出來的這個,是適應三進制底層代碼。
所以底層代碼是三進制的,那么接下來要講解和使用的漢語智能編程也同樣是三進制的。
通過這種方式,韓元能確保各國使用sc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設備時,會采用漢語智能編程。
原因其實很簡單。
三進制的底層代碼雖然各國應該都有,至少五常級別的國家是都有對三進制計算機研究的。
但有底層代碼,有計算機的控制系統,不代表他們立刻就能編譯出來數控設備匹配的操控系統。
因為從底層進制代碼到匹配的數控設備操控系統,這中間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即便是動用國家級的力量來進行研發,需要的時間也不短。
人都是惰性的,在有現成的控制程序情況下,無論是誰,都會選擇這個。
最大的想法莫過于我一邊先使用漢語智能編程,另一邊研發編寫自己的控制系統。
等到自己的控制系統研發出來后,再來進行替換。
畢竟sc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設備只是一臺工業母機而已。
它是獨立的,且數控裝備是用來加工零件設備的,即便是使用漢語智能編程語言也不影響其他的系統。
但這真是韓元的目的所在。
scc八軸六聯動數控加工設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后面他拋出來的東西,都會使用漢語智能編程語言來進行控制。
如果不想使用漢語智能編程語言,那么針對性的破譯工作就夠這些國家忙一壺了。
如果使用,那么漢語的影響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擴張。
其實這就是一個陽謀,要么你使用漢語智能編程語言,讓漢語的影響力擴大。
要么花費大力氣去破譯。
甚至搞不好可能最終得到的是落后一截的控制程序。
至于如何選擇,就看各國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