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火電站,熱電效率能達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
這差不多是人類目前對單一熱源轉換的極限了。
各國研發的可控核裂變發電,使用的發電裝置,也都是建立在卡諾循環熱機發電的基礎上的。
所以對于超高溫的核裂變發電,高溫使用效率并不高,很大一部分熱量都浪費掉了。
而這,也是后面可控核聚變會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建立在卡諾循環理論基礎上的發電裝置必然會遭遇到的一個問題。
當然,針對這個問題,相關的科學家肯定有對應的研究和理論。
但依舊很遺憾的是,目前并沒有找到什么太好的熱電轉換方式。
無論是溫差發電,還是熱離子堆發電,其熱電轉換效率低的可怕。
比如聽起來很高科技,也應用于米國、老毛子核動力潛水艇上的熱離子堆發電,其效率只有百分之五左右。
相對于熱機來說,簡直低的可怕。
對于目前的人類來說,不可否認的是,燒開水,依舊是最高效的方式。
如果能找到比燒開水更高效的方式,單單是可控核裂變的發電效率就能提升一大階。
雖然對于正在大量鋪設鑭化鎵硅太陽能薄膜發電場的華國來說,核電站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不代表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能力。
特別是某些國土面積小,但經濟發達的國家,除了從其他國家購電外,核電站依舊是一種非常好的發電方式。
甚至就是華國,如果能提升熱電轉換效率,核電站也并不一定會被拋棄。
畢竟光伏電場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建立的,它不僅需要占據大量國土面積,而且對于環境也有著嚴苛的要求。
除此之外,超遠距離輸電、光伏電場產生的光污染等等,都是很麻煩的事情。
如果熱電轉換效率提升,核電站依舊是一種較為優秀的發電方式。
就像如今的華國,在得到神農架基地,從中間獲取到不少的科技資料后,原本計劃停機的各大核電站,不僅沒有停機,反而有計劃開設新核電站的安排。
因為神農架基地中有兩種關鍵技術能解決核電站帶來的麻煩。
一種是能吸收放射性元素的白霧。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究,中科院已經算是吃透了這種材料,并且初步做到了能對其進行生產研發。
而這種白霧,可以用于處理核電站發電產生的核廢料。
另外一種技術則是這種放射性同位素熱電偶發電機了。
它可以使用核裂變以及核聚變發電時產生的超高溫,在熱電轉換效率方面,能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遠超燒開水以及溫差發電及熱離子堆發電。
這種技術,使得核電站發電的成本以及效率大大提升。
再加上原先極為令人頭疼的核廢料問題也有處理辦法,所以核電站其實已經變成了一種相當優秀的電能供應方式。
所以華國定制的計劃一直都在修改。
從一開始準備建立大面積光伏發電到逐步關停核電站,風電站等,到后面停止,轉而開始關停火力發電站,
每一步的轉變雖然都很麻煩,但這代表了技術在進步。
而到現在,更麻煩的來了。
這個直播間里面的主播表示可能會在下一次的直播中展示可控核聚變的技術。
這就很令人蛋疼了。
他們剛在西北荒漠中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鋪設起來一大片光伏電場,正準備加大力度繼續弄。
你反手就給技術來了個徹底更換。
我們鋪的光伏電場,不要了也不繼續弄了
畢竟相對于可控核聚變來說,光伏電場的鋪設和維護都更加麻煩,占地面積也更大。
可控核聚變真要實現了,一個省建一個差不多就能供應整個省的電力供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