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導是導演系的,我是表演系的。”
“所以,雖然我是電影學院的,但我沒有做過余導的學生。”
“我考上電影學院兩年之后,才人生第三次見到導演。”
“可能我上了大學之后,身高長相氣質都和初中那會兒不一樣了。”
“再加上改了名字。”
“所以,第三次見面,余導并沒有認出我。”
“我當時還挺高興的。”
“因為那次見面,是余導在為新片的男二號試戲。”
“我不希望讓別人覺得,我拿下角色,是靠和導演的私人關系,尤其不希望導演這么覺得。”
“這也是為什么,我沒有一上電影學院就去找導演。”
“我一直都希望導演能為我驕傲,覺得他當初幫助了一個值得幫助的人。”
“那種脆弱并且過度的自尊心,是成長經歷留給我的烙印。”
“我總是想要出人頭地,并且是憑借自己的努力。”
“那時候,我們學院差不多有二十五個男生,都去試了男二的角色,最后,是我成功拿下。”
“這雖然算不得是什么太大的成就,但在電影學院的一眾同學中脫穎而出,在我看來,至少不會丟了導演的臉。”
“角色徹底定下來之后,我才和導演說起,我和他之間的淵源。”
“導演看了我很久,才拍了拍我怕的肩膀說:‘怪不得我就覺得你的眼里有故事。’”
“從那以后,導演對我的生活,就有了頗多的照顧。”
“經常給我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多好多。”
“我那會兒已經不缺錢、不愁吃喝了。”
“但導演總認為我還是那個在體校門口,為了幾十塊錢的學費和生活費哭天搶地的小孩子。”
“我的室友當時也去試了那場戲,但是他沒有拿到角色。”
“也許是出于嫉妒,也許是出于別的什么原因,他就曲解了導演在我拿到角色之后對我表現出來的善意。”
“我只好和他解釋了一下,我和導演的相識的過程。”
“但室友覺得我在編故事。”
“沒多久,我們學校開始有導演潛規則男學生的傳言。”
“后來這件事情,被直接舉報到了學校領導那里。”
“舉報信里面還有很多,余導摸我的頭,拍我的肩膀,單獨請我吃飯以及送我東西的照片。”
“余導因此被叫去談話,一去就去了大半天。”
“我知道這件事情之后,當然是要為導演正名。”
“可是,當我趕到學校領導那里的時候,導演也已經辦完了離職手續。”
“樓下還擠了一堆記者。”
“很顯然,有人想把這件事情,做成一個大事件。”
“我當然是要為導演鳴不平的。”
“因為,在我拿到導演新片的男二號之前,我已經拍了六個廣告,兩部片,我在同級的同學里面,本來就很出挑。”
“我不需要通過潛規則,去拿任何一個角色。”
“我的第一反應是找領導理論,領導不講道理,我就去找記者,總歸不能讓導演因為我蒙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