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他的作文,光看字體,老師就想給他打滿分。
別人的作文是文字堆砌成的,明星的作文是藝術品堆砌成的。
從卷面上來看,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如果內容問題不大,不存在離題一類的意外,明星的作文經常都會拿下滿分。
當然,以明星的審題能力,想要離題的難度堪比萬里長征。
家學淵源這種事情,有的時候,都不一定需要太多的努力。
估分一出,明星毫不猶豫地報了北大法學。
大筆一揮,選擇拒絕接受專業調劑。
第二志愿還是別的什么的,統統都是空白。
開玩笑!
如果不是對專業有執念,僅僅只是對北大有個念想,明星一年之前就已經拿到了北大物理的保送名額。
如果不是不愿意放棄小時候立下的志向,明星壓根就不需要參加高考。
老師們估分的成績,就是明星的最后成績。
總共加起來也沒有扣掉幾分,想要估分和實際分數有很大差距的難度,還是堪比萬里長征。
當然,意外還是有的。
那一年的狀元,比上一年高了四分。
還有另外一個考得比前一年狀元高了三分的。
比去年狀元高了兩分的明星,最后只拿了個省理科探花。
這又怎么樣呢?
盡管北大法學在明星所在的省份,文理科都只收一個人。
但理科狀元級別的考生選擇念法律的,往前推五年一個都沒見過。
之前一年被北大法學錄取的理科生,全省排名第112位。
成績和排名一出,明爸爸也送了一口氣。
打算等兒子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就大宴賓朋。
最后,賓朋沒有請成,錄取通知書也沒有收到。
沒收過幾個高考理科前十的法學院,這一年,迎來了全省第二和第三的同時報考。
就這樣,理科探花明星郎,直接成了高考落榜生。
北大和清華的招生辦,后來那么努力地和每一個有意報考自己學校的學生“拼命”聯系,反復事先確定報考意向。
明星這個全省第三的落榜生,不可謂不是原因之一。
要是往前推一年,是先報志愿再高考的。
那時候,發揮失常落榜的,發揮超常沒能上好學校的,都是一堆一堆的。
要是往后推一年,是先出成績再報志愿的。
這樣因為自我判斷錯誤,和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的人,就少了很多。
明星剛好夾在這兩者的中間。
高考志愿填報的一次次改革,多半都是為了,盡可能不浪費考生的分數,盡可能地不要出現像明星這樣的“冤假錯案”。
時也命也,如果再晚一年,先出高考成績和排名才報志愿,就明星的這個成績,即便北大意外落榜,港大都帶著高額獎學金過來搶人了。
考試的人是明星,落榜的人也是明星,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的確實明爸爸。
有個考了全省第三還復讀的兒子,臉上非常掛不住。
旁人越是安慰,明爸爸就越覺得沒有面子。
明星自己,倒是沒有那么多的所謂。
分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
反正除了北大法學院哪兒都不想去,即便被別的專業錄取了,他也是要選擇退學復讀的。
第二次高考,明星選了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