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例子就是大明,亡于內亂,而不是外敵。
而東江軍要想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遼民百姓的支持。他們生產,他們制造,他們參軍,也只有讓他們生活得好,才能持續地給東江軍動力。
回到大連,郭大靖便馬上寫了書信,派人快馬送去旅順,請陳繼盛調整政策,并如實匯報了與方正化見面的情況。
隨后,郭大靖便投入到工坊的軍工生產中,在迅速熟悉了生產制造的流程中,找到問題所在,開始了革新,以提高生產效率。
時間在整天忙碌的人們眼中,過得很快。也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覺得時間難熬。
小額無息貸款很快就在金州開始實行,有一技之長的人家立刻看到了增收的機會,也解決了他們沒有啟動資金,無法打造工具、購買原料的困難。
很快,農村里出現了不少鐵匠鋪、木匠房,以及編筐編簍、補鍋鋦碗等手藝人。
而對于這些非農職業,官上還沒有繳稅這么一說。也就是說,他們只有賺的,沒有賠的,最多不過是白辛苦。
對此,官上也樂見其成,方便了軍民的生活,只要不耽誤布置下去的工作就行。
修整道路、建窯燒磚、興修水利等工作,按照計劃分到各村。按照出工情況,都給予適當的軍票補貼。
這既是讓老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積極性,又能拉動消費,甚至還有擴大就業的影子。
發行軍票的作用越來越顯現出來,既能買糧,又能購買其它日用品,與銀子無異,老百姓也很快就接受了這種新貨幣。
只要信用建立起來,主要的糧食和食鹽能得到保障供應,流通就沒有阻礙。
盡管是內循環,但老百姓創造的價值遠超過所支付的軍票,東江鎮內部的財富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
當然,現在看得還不是很明顯。畢竟,毛文龍和陳繼盛等人,還惦記著一年后兌換銀兩的事情。
但在郭大靖看來,只要有節制地發行軍票,只要軍隊能不斷地勝利,只要老百姓能吃上飯,就沒有什么大問題。
而通過發行軍票,朝廷給東江鎮發的餉銀省了下來,可以購買戰馬、火藥、鐵料等戰略物資。
金州的各項建設正蒸蒸日上,郭大靖這邊的工作也有了突破性進展。
一座新建的工坊內,用坩堝煉鋼制造出來的高碳鋼鉆頭經過了測試,令人滿意的報告呈到了郭大靖的面前。
制造火槍最為費時的就是鉆管,史載鉆一根槍管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除了沒有現代機械設備和強勁動力外,郭大靖發現連最基本的工具鉆頭,都有問題。
雖然當時的鉆頭是用比較硬的鋼,但也是比較硬而已,與后世鉆頭的特種鋼完全不是一回事。
于是,郭大靖借助于空間,以及燒制玻璃的經驗,經過反復實驗,終于研究出了粘土坩堝煉鋼。
雖然坩堝煉鋼的產量很低,且出鋼的品質也不好控制,合用的鋼出爐率不高。但作為工具鋼,本來需要的也不多,只要性能優異就行。
“大人,小的們用此鋼鉆,只用五天,便鉆好了一支槍管。”花白胡子的工匠恭身匯報著,臉上被常年的爐火熏得黑紅,但依然能看出露出的喜色。
從三十天到五天,效率提高了數倍不止。郭大靖覺得還應該有提高的潛力,但現在的突破,也足以令他感到振奮。
“辛苦了,趙師傅。”郭大靖笑著稱贊,又拿出三十兩的軍票,“郭某言出必行,這是獎金,趙師傅拿去分了吧”
“多謝郭大人。”趙師傅樂得咧開了嘴,上前接過軍票,只覺得拿在手上,是那么的沉重。
三十兩,可不是個小數目。當兵打仗的,每月餉銀才七錢,外加一斛米呢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郭大靖知道自己催得緊,以趙師傅為首的幾個工匠是加班加點地試驗,光坩堝就用不同材料和配方做了上百個,才最后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