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大人寧遠、寧錦大捷,讓毛文龍等人知道了紅夷大炮的厲害。”徐敷奏說道“建奴不察,方有此大敗,倒要借此攻擊詆毀大人,好不要臉。”
如果讓袁崇煥和徐敷奏知道東江軍現在的真實裝備,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嚇掉下巴。
他們視為克敵神器的紅夷大炮,在東江軍中并不是重要的武器。還笑話東江軍是從他們那里偷師學藝,真是恬不知恥。
袁崇煥自得地捋著胡須,這馬屁拍得他很舒服。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是他的驕傲,是他成為名將的資本。
“只不過,既有萬歲的旨意,又有方正化的書信,對毛文龍似乎可趁機改變策略。”徐敷奏獻出計謀,說道“給他些好處,緩和下關系,讓他放松警惕。”
袁崇煥沉吟半晌,點頭答應,說道“很好,借此也回擊那些風言風語。”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要多搜集東江鎮的情報,特別是那些將領。其中,著實有些桀驁不馴之輩,可能會阻礙本部院的行動。”
徐敷奏躬身領命,告退而去。
袁崇煥起身在屋內來回踱步,思索著接下來的計劃。
改餉道、海禁封鎖等手段,都是迫使毛文龍就范。但現在看來,效果并不象他想象的那么好。
毛文龍也挺能忍,除了奏疏上的言辭比較激烈外,并沒有做太出格的事情,使得崇禎有明確殺他的意思。
但這并不影響袁崇煥繼續收伏毛文龍、控制東江鎮的計劃,因為要收拾毛文龍的不是他一個人,在朝堂上還有著不少大佬支持。
甚至于崇禎皇帝,雖然沒有明說,卻也有借人一刀,整治東江的意圖。
袁崇煥在十一月就上過題本,提出毛文龍反形已具,要及時剿滅的想法。崇禎并未明確回復,可也沒有反對,在袁崇煥看來,這就相當于默許。
在與朝堂大佬錢龍錫、王洽、周錫圭、傅人龍等人的書信中,袁崇煥也屢次提到過斬帥。
在與王洽的書信中,言辭則更加露骨,“文龍能協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
在文官們看來,毛文龍一介武夫,僻處海外,不設道臣監軍,難以駕馭,有藩鎮獨立的傾向,就是一千一萬個該殺的理由。
袁崇煥背后是朝堂大佬和文官集團的支持,甚至是皇帝也有默許之意,那他還怕什么呢
要說袁督師是與皇太極有勾結,為謀款而斬帥,倒是冤枉他了。皇太極雖然深恨毛文龍,卻也想不到袁督師會干掉他做夢也想干掉卻一直干不掉的家伙。
袁崇煥思索半晌,重新修正了自己的斬帥計劃,才叫人把方正化派來的信使叫來。
很快,袁崇煥便上演了一出好戲,對信使大聲喊出了千古名句,“文官不能體恤武將,稍有不和,便起爭端,成何事體既乏餉,何不報來”
我去,如此大義凜然,說得咋那么好聽又感人呢還不早說,毛文龍和方正化催討過多少回,原來袁督師才知道啊
袁督師不光喊名句,還馬上命人撥了十船糧食發往東江,又以金銀、豬羊、酒、面犒勞東江將士,且給毛文龍手書相慰。
人頭換銀子,不過是計謀,逗皇太極和朝廷玩兒。
郭大靖并不認為這是瞎折騰,總會達到一些目的。不管是皇太極這邊真出銀子,還是朝廷或薊遼衙門,放寬對東江鎮的壓制封鎖。
而在他的分析判斷中,皇太極是不太可能打錢,讓東江鎮繼續發展壯大。
所以,他一路巡視,并不太把建奴再派使者當回事。回到金州衛城后住了幾天,毛文龍便得到稟報,趕來坐鎮。
既然郭大靖已經把事情都辦好了,毛文龍也不必再躲著方正化,可以接手過來了。
“回家休息一段時間,這幾個月著實辛苦你了。”毛文龍聽取了郭大靖的匯報后,十分滿意,立刻讓他帶薪休假。,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