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第二批敵人還未登岸,把第一批敵人解決掉,震懾住敵人,拖延到鎮江堡的主力來到。
正面、左右兩翼,都有兩個百人隊登岸,擺出的步兵戰陣相距五六十米,可以相互呼應,形成交叉的火力配合。
而登陸步兵的武器分配是三比五比二,重火槍占三,輕火槍占五,長槍兵占二。
面對沖殺過來的建虜騎兵,二十名重甲長槍兵半蹲于地,將丈長的長矛斜著撐起,形成了一道矛尖的樹林。
這是郭大靖認為最穩妥的步兵戰陣,畢竟,在無工事的條件下,抵擋建虜騎兵的沖擊還沒有什么經驗。
鋒利的長矛在長度上會給士兵以心理的安全感,對于戰馬這種生物,或許也更有嚇阻和威懾的作用。
至于用刺刀抵擋騎兵,郭大靖覺得可以一步一步來,先讓士兵建立起心理優勢再說。
轟率先開火的是三十枝重火槍,倚仗著射程優勢,先發制人。
一團團白煙升騰而起,勢大力沉的鉛彈給七八十米外的建虜騎兵造成了不小的混亂。
重火槍的威力是其最大的優勢,不管是人是馬,哪怕打中的不是要害,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人喊馬嘶,沖在前面的建虜騎兵人仰馬翻,沖擊的勢頭為之一遏。
這個距離建虜騎在馬上,用的是短弓,還沒到開弓放箭的射程。
“開火”趙石頭大聲吼叫著,扣動了板機。
輕火槍的轟鳴疊加,也是威勢驚人,升起的白煙濃重,在空中又迅速被風吹散。
建虜騎兵都是輕甲,只有攻堅拔寨時才有重甲步兵。對于火槍來說,輕甲的防護顯然是不夠的。
戰馬在嘶鳴,傷兵在慘叫,騎兵在嚎叫著繼續前沖,終于在弓箭射程內,建虜射出了一叢箭雨。
火槍響個不停,一排一排地輪流攢射。
不時有火槍兵中箭倒下,但戰陣依然巋然不動,長槍形成的尖林,在沖近的建虜看來,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轟重火槍特有的巨響勐然爆發,另一個步兵戰陣向建虜發起了攻擊,在側翼狠狠地給建虜插了一刀。
建虜騎兵并不是真的要勐沖過來,與敵人展開血戰廝殺。他們的戰術是用輕騎疾射,先打亂敵人陣腳,再橫沖直撞,擊潰敵人。
在大凌河之戰時,建虜便使用過這種戰術,“縱馬兵發失沖擊,明兵仍不動。槍炮力戰,我軍又以失攻之,失下如雨霰,明兵不能擋,遂潰走。”
但在與火槍的對射中,建虜引以為傲的騎射,并沒有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反倒是損失慘重。
“沖啊,殺啊”
建虜瘋狂地嚎叫著,張弓放箭,而對面的敵人看不到恐懼和害怕,全部是冷冰冰的鐵面,令人心中發寒。
兩個步兵戰陣頂住了建虜的沖擊,利用持續不斷的火槍攢射,勐烈反擊,交叉的火力使建虜每時每刻都在付出傷亡。
正面和右翼的四個步兵戰陣,加速推進,加入戰團后,勝敗將再無懸念,建虜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在岸上沿江警戒,跟著水師船只的建虜,也在沖向半島,準備給友軍支援。
第二批登陸的士兵已經上船,船只啟動,向著馬市島加速接近。
轟,轟,轟
艦船上發出巨響轟鳴,一顆顆炮彈凌空而起,劃著弧線落在趕來支援的建虜騎兵的前后左右。
稍微停頓了幾秒,爆炸聲便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一團團黑煙在爆炸的火光中升起,彈片在空中激射,帶著死亡的尖嘯。
這一輪炮擊,并不追求精確度,也不奢求能有多大的殺傷,卻對建虜騎兵的行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爭取時間,讓更多的士兵登岸參戰,勝利的天平就會毫無疑問地傾斜過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