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靖希望能帶著批移民回到遼東,開春就能開墾更多的土地,并增加東江鎮的綜合實力。
為此,他拿出了足夠的誠意。要知道,在此時的明朝,不管你收成多少,賦稅是固定的。就是顆粒無收,也不能少繳一分銀子。
而經過建虜蹂躙、擄掠的百姓,或許會打消很大的顧慮。那就是,總覺得遼東是四戰之地,京畿地區是安全的。
再就是那些被侮辱的女人,她們或許覺得無顏見親人,無顏見鄉親,怕被人指指點點,風言風語。
遼東將在這傳統的封建社會,給她們一個不受歧視、重新生活的機會,只要她們還有求生的。
“耕地的,會各種手藝的,哪怕會縫補、漿洗,在遼東也是有一技之長,能夠吃飽肚子”
巧英的眼睛亮了一下,她看到,有幾個年輕女人的神情,頗為意動的感覺。
遼東是戰亂之地,處于戰爭中的人們也是寬宏的。那些失散的親人,尤其是婦女,受辱后重聚在一起的,并不少。
大多數的人們都選擇了理解,選擇了接受,并用自己的安慰和善待,去撫平她們心中的傷口。
多些婦女,也是一部分力量。讓軍中的那些光棍漢,能夠成家立業,也是郭大靖希望的。
“你們好好考慮考慮,全憑自愿。”趙石頭揮了下手,說道“沒事兒了,你們休息吧”
百姓們直到趙石頭走開,才開始議論紛紛,頗有些動心的,但也抱有疑慮。
此時的大明,土地兼并已經非常嚴重。
地主豪紳想方設法地偷逃賦稅,很多自耕農也往往要把土地掛靠在有功名的讀書人名下。
這就出現了怪現象,承擔著全國大多數賦稅收入的,是只占少部分土地的自耕農和小地主。
風調雨順還好,遇到災害,再加上征派的遼餉,自耕農和小地主的破產就很常見,淪為流民或佃農。
而且,明朝自張居正變法后,隨著一系列的賦役改革和一條鞭法在全國各地的展開,從而使白銀在田賦收入中占居了主導地位。
老百姓手頭哪有多少銀子,辛苦耕種一年,收獲終歸是要換成銀子,再向官府繳納賦稅。
而每到繳納賦稅的時候,官商常常便會勾結,壓低糧價。等賦稅繳納完畢,糧價又會上漲。一來一去,老百姓差不多要受到兩道剝削。
所以,賦稅收納實物,對于老百姓來說,是惠民之舉。同時,分成制又是一種動態的調節,有利于在災年減輕百姓的負擔。
要說遼東有什么能夠吸引百姓移民的,除了土地,就是政策,盡量讓百姓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而換到整個大明,再好的政策,只要對官吏士紳商人不利,都不會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反倒會被曲解成害民之政。
官僚階層已經腐化了,或者說他們已經與大地主、大商人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只會執行對他們有利的政策。,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