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沖動,其他將領還是少了。”崇禎垂下眼簾,并不是很滿意,說道“建虜如此兇悍,卻已經被東江軍壓制。亂民又有多強,剿之久矣,卻未見平定。”
溫體仁本著少說少錯的原則,把目光投向梁廷棟。這是軍事方面的問題,俺不懂,你快來給皇上講一講。
梁廷棟只好躬身奏道“萬歲。亂民乃是流寇,又有眾多草頭王,如蝗蟲般四下游蕩,官兵東追西趕,疲于奔命,難以一時剿除。建虜蝸據遼沉,東江軍圍攻較易。”
崇禎不置可否,只是發發感慨,心思已經在平遼滅虜上。建虜才是心腹大患,亂民流賊只是疥癬之疾,剿滅慢一些就慢一些吧
“東江鎮春耕之后便要展開行動,近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物資已經自己解決了大半。”崇禎走到御椅中坐下,緩緩說道“但還有些缺口,需要朝廷支援。”
溫體仁沉吟了一下,躬身奏道“待河流冰融,漕運便能解運來糧食。五月有江蘇和蘇南的漕船,或可接濟東江軍。六月還有浙江湖廣”
崇禎思索了半晌,開口說道“那就等六月的浙江湖廣漕船運到,拔給東江鎮二十萬石糧食。”
和東江鎮現在的軍民數量相比,二十萬石真不算多。
但這已經是崇禎咬牙拿出來的,北方的那么多人口,京城那么多官員卷屬,還有其他邊軍,都張著嘴要吃飯哪
溫體仁又躬身奏道“萬歲既下旨意,或可讓漕船在天津卸糧,由東江鎮自己來船運走。”
崇禎點了點頭,說道“可。”
從現在的形勢上,平遼已經很有把握,對于東江鎮,或者說對毛文龍和郭大靖的封賞,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溫體仁和毛文龍還算是老鄉,也想借機結好,在外有奧援,他的首輔坐得更穩當。
“啟奏萬歲,遼東大捷,對東江鎮的封賞還未頒下,微臣躬請圣意。”溫體仁再次躬身。
崇禎輕撫額頭,甚是苦惱的樣子。
東江鎮打了大勝仗,他自然是喜悅和振奮,可這次數多了些,竟然有賞無可賞的煩惱。
等到遼東平定,難道還要封毛文龍為國公,或是流爵變世爵
當然,如果真的能夠平遼滅虜,稱為蓋世奇功也不為過。
從建虜叛明到現在,死傷了多少人,光是高級官員就有數個督師和巡撫,總兵更是數不勝數。
崇禎現在是真的后悔在京城被圍攻時,倉促地封了滿桂為侯。以至于在遵化大捷后,不得不給毛文龍一個侯爵。
哪怕是個伯爵,他們也是欣喜若狂,現在的晉升空間也大了很多。
“難道要加三公”崇禎皺起眉頭,緩緩說道“毛文龍是武將,似乎不合禮制。”
在明朝的官制中,只有三個正一品的官,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被稱為“三公”。
三公負責“掌左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雖然之后成為榮譽職銜,但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明朝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文臣無生加三公者,惟贈乃得之”。意思是說文官活著,不可能加三公,只能是死后追贈。
但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張居正,在死前九天被封為三公中排第一的太師。而在整個大明朝,也只有十個人在活著的時候享受到這個尊榮。
而且,三公是對文官的,一個武將的話,沒有先例,難免引起軒然大波。
溫體仁躬身奏道“啟奏萬歲,嘉靖朝的周尚文,軍功卓著,官至大同總兵、右都督,連加至太保兼太子太傅。”
哦,武將加三公竟然還有先例崇禎眨巴著眼睛,覺得這個好象可以啊,至少多了三個酬功的名頭。
周尚文征戰西北二十余年,多次抵御韃靼入侵,威名最盛,生前被嘉靖加太子太保,死后又被隆慶帝追贈太子太傅。
史稱“終明之世,總兵官加三公者,尚文一人而已”,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