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主剿,就是殺個人頭滾滾,在令人瘋狂的饑餓折磨下,揭竿而起的亂民,依然會前仆后繼。
郭大靖已經推翻了自己之前的預言,那是他跟陳繼盛說過的,會有一個姓李的率起義者滅亡大明。
由于建虜已是敗亡在即,沒有了外患牽制的明軍,很可能會把包括李自成、張獻忠在內的起義者,一一地鎮壓下去。
但錢糧不足,財政政策不改革,貧富差距不縮小,李自成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還是會出現。
民亂的根源不解決,就如同“春風吹又生”的野草,用火是燒不盡的。
不管朝廷對毛文龍的上奏如何對待,郭大靖已經不太關心,全力投入到練兵備戰、屯積糧彈物資的工作上。
新招募的一萬多新兵,以及經過甄別挑選的遼鎮官兵結束了安家假期,陸續加入東江軍各部。
遼南一萬五千左右,遼東加上之前第一批的遼鎮人馬,也共得到了一萬五千的補充。
三大飛騎營也各自擴充到六千之眾,又補充進三千槍騎,以及一千的輜重兵和輕炮兵,達到萬騎。
五大步兵協和特戰營在吸收了新兵后,編制達到了一萬四千多。
在融合訓練后,將再抽調出來一部分,組建第六協,由遼西出身的將領統率。這也是對原遼鎮官兵的安撫,以及對祖大壽識時務的一個獎賞。
終于,東江軍達到了十萬余,達到了郭大靖所預定的展開大決戰的條件。
如果再加上朝鮮可能出動的一萬多精銳,在兵力上,對建虜已經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當然,郭大靖所要求的不僅僅是兵力優勢,還有嚴格的訓練,完備的武器,充足的彈藥。
任何能夠減少傷亡的辦法,都是好辦法,郭大靖都會盡力施為。
比如拋石機,又重新制造出來。在幾個工匠的指導下,大量士兵參與其中,將很快制造出上千架。
這種拋石機屬于中型,配重式,能把二十多斤的炸彈,扔到兩百多米的距離。但配屬的彈藥卻只有兩斤左右,還是最簡陋的引線點燃式。
也就是說一次拋擲,差不多能扔出十幾顆炸彈,且是成本最低,制造最容易的那種。
“越是密集,扔進壕溝內的幾率越大,重型的炸彈就不太合用了。拉發點火式的成本高,制造起來也比較費時。”
聽著郭大靖的解釋,炮兵軍官才恍然,連連點頭稱是。
“迫擊炮,紅夷大炮,火箭,野戰炮,再加上拋石機,對你們炮兵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
郭大靖伸手拍了拍他的臂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其實,拋石機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郭帥放心,不過是幾種火炮,不能全部熟練操作,便是不合格的炮兵。”炮兵軍官甚為自信地向郭大靖作著保證。
郭大靖本來想提個建議,把炮兵也作細分,至少要掌握三種火炮的操作。但聽到軍官的保證,又把話咽了回去。
聽起來火炮類型有那么五種,可實際上,拋石機不能算在內,比較聰明的步兵也能學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