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年底發動,到明年春耕,也有三四個月的時間。但建虜同樣也能夠順利秋收,也能繼續強撐下去。
所以,秋收前發動進攻,是最合適,最厲害,也是建虜最不愿意的時間。
與建州戰役差不多,除了能夠打擊消滅建虜,還能破壞他們的秋收,使其喪失與東江軍對峙的物資基礎。
這也是郭大靖謹慎性格的表現,如果戰事出現不可預料的意外,也要給予建虜在后勤供應上沉重的一擊。
生產力落后,人口少,建虜的弱點暴露得是如此明顯。其實,只要保持對建虜的軍事壓力,三年也足以拖垮他們。
“這就沒有問題了。”何可綱把另一份匯總的資料交給郭大靖,說道“這是陳副帥派人送來的,今年的耕種數據。”
十余萬大軍與建虜對峙,消耗的糧草物資也是龐大的。后勤供應上,即便有海外購糧,自身土地的收成,也是至關重要。
郭大靖展開閱看,連連頜首,面帶微笑。
數據匯總的相當詳細,顯示出政務工作是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專業。不僅有各地耕種的畝數,還有各種作物的種植數量。
今年官府的指導是多種土豆和黑麥,玉米則有所下降。這兩種是耐寒作物,土豆更是高產,在不可預料的災害下,盡力保證產量。
但對于百姓,官府也給出了一定的寬松。比如,玉米的種植面積不能超過土地的四分之一。
玉米是高桿作物,對于百姓的生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秸桿能夠喂養牲畜,還能和玉米軸作燃料。
所以,百姓基本上會把限額的土地都種上玉米,這也是官府沒有強制的原因所在。
“地方上的耕種,令人欣慰啊”郭大靖笑著把資料遞回,說道“今年的軍屯也翻了一番,只要不出現大的災害,收成還是很有保證的。”
何可綱點著頭,說道“郭帥,聽說今年對外采購的糧食,也創了新高”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不用覺得奇怪,這是以防萬一之舉。何況,糧食能夠保存,不會浪費的。”
東江鎮的糧食消耗是越來越大,移民的涌入,軍隊的擴充,人口的自然增長。況且,糧食結構也要多樣化,不能光吃那么一兩種。
盡管老百姓的消費水平還不高,但米、麥可以作為福利,逢年過節發放給軍屬,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何可綱的疑惑,是在東江軍的資金上。就算是有朝廷的賞功銀,還有拔調的軍餉,似乎也不夠東江鎮這般大肆采購。
當然,他現在更加了解遼鈔的高明之處。幾乎不用銀子,就養了十萬大軍。可這也需要有抵押物,才能讓百姓認可,在市面流通。
如果東江鎮沒有足夠的糧食,與糧食掛鉤的遼鈔,那就真是形同廢紙。
何可綱也聽說過郭大靖經營有道,康慨大方,以個人之力,幫助東江鎮渡過最困難的時期,且到現在,還在不斷地無私奉獻。
但這些不好開口詢問,看郭大靖的意思,也不想細說。
作為郭大靖的副手,何可綱工作起來,還是比較認真的。也正是如此,才能得到郭大靖的賞識和重用。